close

蔡主席的公開信明明就是寫給馬總統的,總統不回應,卻交代個馬前卒來回應,把對方的信都看成是口水、是選舉作勢,如果只是如此,大可一笑置之,當作是對方的狗吠火車,如今鄭重其事的加以還擊,又只能是就表面硬扣口水大帽,除非是作賊心虛,要不何來如此大動肝火。五都競選的口號不是口水嗎?羅發言人又何必多費口舌來抱怨蔡主席的口水信呢?更何況,見諸你對信中的諸多回應,也只能看見是個護主心切的小奴才,雖然貴為發言人,但是卻毫無實質發言權的只能對信件內容來個失焦、不知所以的失格謾罵。

說人家通篇都是政治語言,請問一封信,你要人家搞的跟學術論文一樣的指責你,這不正是為了模糊焦點。自己毫無反省之心,又要旁人鉅細靡遺的加以披露,如果不如此就一概不受理,更要指人是居心叵測,用政治語言來鼓惑、煽動人心,作為執政者,你不能夠體察民意,事事都以人家能不能說清楚、講明白而作罷,你如何能夠在民意詭譎的社會裡頭聽到真正的民意,需知道所謂的學術論文,有憑有據的話有時只是把問題給窄化了,執政不若探討學術問題,意不在樹,而在林啊!更何況,雙英辯的時候,又何妨不是一個政治語言與理性思辯的拼鬥,這在後續的媒體報導與諸多評論中都是有目共睹的,民眾並不應此瞭解更多立場與政策,只是看到一個不停想要拉台聲勢的民調落後者。

羅發言人指控批評蔡主席變了一個人,像是變成一個不可取的人,只懂得政治語言跟口水,這不就像是在指責另一個人嗎?斷章取義是否不負責任,其實還有待評估,畢竟掛一漏萬,本就是民主社會最能避免的,但是如果有些人意圖假造聖君形象,甚至意圖復辟,作大有為政府,身邊盡擺一些毫無官場歷練的書呆子、軟學者來為粉飾自己的執政行徑,那是不是更加不負責任,斷章取義或許偏頗,但是終究可以透過雙方正反辯難來消除,但是如果上下一條鞭,言行口徑都只是說好不說壞的一言堂,豈不更加不負責任。偏頗或許令人詬病,但是一面倒才是令人擔憂的地方。

當ECFA的問題還在社會上不停受到攻擊與疑慮,台灣各縣市形同出現兩派執政者,在發不發文宣上產生爭議,今天政府可以因為這些問題是符合黨派利益的,就因此不顧人民觀感的,強迫行銷,這比商品致入性行銷還要令人感慨。這個問題本來就不大,黨政不分本身的問題不大,至少政府部門還受到民意的監督,但是當它變成一種只是為了少部分人利益護航的工具時,這種黨政不分才會形成一種恐怖的氛圍,當一個已經具有公投性質的高度爭議性問題,政府還能夠透過政府的力量來加以推銷,用人民全體的力量,來扶持社會少部分人的權益,更何況這些人早已在台灣社會居於極度優渥的地位,今天台灣人都已經這個島嶼看成不義之島,甚至還有媒體認為這是個用台灣納稅人的前自己雇殺手來殺自己,黨政不分的問題不是什麼該不該舉例的問題,而是當政府明顯偏向圖利少數族群時,你該如何向台灣大眾交代的問題。

什麼是人民的不安全感,為什麼這種不安全感應該被視而不見,為什麼當蔡主席指出這些不安全感時,身為執政黨卻要因此認為這是恐嚇,而不是一種提醒。人民的不安全感絕對不會只是為了反對ECFA的簽訂這樣的議題,也不會只是為了要撼動執政黨的政權地位,執政者要思考的地方是:這種不安全感是不是其來有自,是不是早已潛扶在社會良久一段時間,暗自發酵,這樣的不安全感被撥動、被引導或許是社會危機,但是這樣的方向控制比起未來可能因為積蓄太久而爆發要來的安全許多不是嗎?今天台灣要走出去,要拼經濟一直是國人的生死吶喊,但是這並不是意味著台灣必須要透過出賣自己的人格來換取,也不代表著人民必須完全造著你的黑箱作業去生活,你的保證是我們的隱憂,你的撼動人心是我們的牽腸掛肚。這幾天張曉風的兵工廠引發了永續經營與持續開發的問題,這種GDP式的經濟發展模式是否可行能不能發酵,是不是應該被思考,這是攸關於更多台灣人的未來前途,人可以三天不吃飯,但是不能三天不喝水,不呼吸新鮮的空氣,人可以三年不說真話,但是人不可以三年不說真話,把「少數人往洪流裡送」,這句話不是恐嚇,而是要告訴你去好好思考,這之間的代價問題。

陳樹菊的外交事件又是個出口轉內銷的可悲例子,一個樸實無華,從來就沒有在國家上發生重大影響力與媒體關注度的賣菜婦人,卻在這麼重要的時刻變成個人行銷地位的工具,這不是某幾位官員緊張了事,而是國家整體形象在那個重要的場合理頭大打折扣,我們可不想被認為跟某些國家一樣,只是生活在效忠元首的極權體制之下。很機智用數十年來涵蓋了民進黨的執政歷程,說明這個問題就不是某個政黨的問題,又要把問題賴給大環境跟前政府的爛攤子了嗎?請不要忘記自己所說的數十年,也涵蓋了短短八年以前的政府。這種逞口舌之快的爭執是沒有意義,請注意到這個行善的人本身痛苦的遭遇,請別忘記社會上更多需要幫助的人,二代健保的爭議如此大,教改的問題還在荼毒下一代,我們的生育率已經如此的低了,今天把台灣變的更加的物暢其流,變的讓更多人來來去去,請問那些沒有辦法移動自己,為自己找到世界上更多好地方棲身的人來說,政府的角色在哪裡?你們現在的大打國際貿易的牌不正是於此矛盾,那些已經對台灣這塊土地只剩下感情的人,是沒有資格與那些與台灣這塊土地具有現實生存關係的人來平起平坐的。

台灣是不是要讓國際上看見,這是個重要的問題,但其實也不太重要,至少橫亙在我們周遭的一個現實問題就是中國的壓迫,不管你怎麼說,妥協也好、抵抗也好,這都是事實,走出國際,大概只有李登輝卸任後的美日訪問跟陳水扁時代的迷航外交做的到,剩下的都只不過是做為中國的馬前卒的姿態,台灣把時間跟金錢放費在拼正式外交,老是成了中國明顯的攻擊標的,灑了再多的錢,說了再多的話也沒有用,台灣自己社會裡頭的新聞自由退步,痛苦指數上升,形成不義之島的呼聲,又有誰能夠真正看到一個國家該有的生活環境與國格在其中,一個站不穩腳跟的人,你要跟人家一起賽跑,要靠著人家跑,只會讓自己摔的更重,跌的更慘。

國際化與本土化本來就是兩個拉扯大的問題,從來就沒有稍嫌減退,這不是什麼中國問題與台灣問題的差異,而是在台灣甚少人關注的議題,我們在前面兩個問題思考的時間太長,卻忘記後者才是我們面對世代正義更重要的責任,蔡主席的公開信在這方面碰觸到了,但是如果深入就只會再度陷入技術性的窠臼,反倒缺少了宏觀的視野,以及應該要引導國人關注的領袖語言。羅發言人應該要關注到這個差異,而不是只是用一些自己的立場來排斥性的一竿子否定調在野黨的建言,這只是讓你的主子更加顯的沒有遠見,也沒有氣度。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gloky 的頭像
    gloky

    葛洛奇

    glok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