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民國99年06月04日
總統發表「六四」感言


  「六四」感言
  今天,是「六四」天安門事件21週年。
  我們紀念這個日子,就如同我們紀念民國36年台灣發生的二二八事件與民國40年代的白色恐怖事件。我們深切期望大陸當局參考臺灣的經驗,誠懇面對「六四」此一重大的人權歷史事件,不僅記取慘痛教訓,不讓悲劇重演,而且採取必要行動,撫平受難者及家屬受到的傷痛與不公。
  衡諸歷史,任何政府與人民的衝突,如果以流血收場,政府身為握有公權力的一方,總要負起主要的責任。政府的存在,繫於人民的信賴。當政府以武力對付人民時,受傷的不僅是人民,政府與人民之間的信賴也連帶受到傷害,需要很長的時間才能修補。是以,任何政府面臨類似問題時,必須勇敢面對,以最大的耐心與包容來謀求重建。
  兩岸人民同屬中華民族,都是炎黃子孫,理應相互扶持,誠心合作。除了人權議題頗受外界批判外,大陸當局近年重新提倡中華文化,並努力發展經濟,改善民生,臺灣民眾印象深刻。兩年來,兩岸關係趨於好轉,大幅降低臺海緊張情勢,受到兩岸人民與國際社會普遍肯定。
  在這全新的歷史條件下,我們希望大陸當局此刻在人權方面展現全新的思維,以充分的誠意與自信,逐步化解重大人權事件所遺留下來的問題,並以更寬宏的氣度,對待異議人士。這不但有助提升大陸人民對大陸當局的信賴,也必然可以大幅拉近兩岸在人權方面的距離,更使世人相信中國大陸的崛起,不僅是和平的,同時也是自由、民主與人權普世價值的顯現。

中華民國97年06月04日


總統發表「六四」十九週年感言


  馬英九總統今天發表「六四」十九週年感言,內容全文為:
  自從1989年「六四」事件發生以來,每年屆時我都會參加紀念活動或發表文章。我對「六四」的關心,主要在於關心大陸同胞能否享有自由民主的生活。
  今年「六四」跟往年最大的不同,就是在三週前,四川發生了大地震,災區廣達十餘萬平方公里,死傷超過四十萬人,至少五百萬人無家可歸。從大陸官方搶救災民的迅速、大陸首長對災民的關懷、災難及抗爭新聞報導的開放、大陸人民捐輸的踴躍、到對外國救援團隊的歡迎及對台灣救援工作的肯定,與1976年唐山大地震時期的表現已大大不同,國際媒體亦迭有佳評,顯示中國大陸改革開放三十年,已有一定的成果。
  我在5月20日就職演說中,曾經表示:「我們真誠關心大陸十三億同胞的福祉,由衷盼望中國大陸能繼續走向自由民主均富的大道,為兩岸關係長遠的和平發展,創造雙贏的歷史條件。」今天我們關心「六四」真正的意義,也就在此。
中華民國98年06月04日
總統發表「六四事件」20週年感言


  馬英九總統今天發表「六四事件」20週年感言,內容全文為:
  20年前的今天,在北京天安門廣場發生震驚全球的「六四事件」。今年,世界各地的華人社會都有紀念活動。我們認為,這段傷痛的歷史,必須勇敢面對,不能刻意迴避。
  政府與人民之間的流血衝突,史不絕書,中外皆然。過去半世紀,包括美國、東歐、韓國、東南亞等都曾出現,並在社會留下了長久的傷痕。政府是為人民而存在,流血衝突造成的怨恨與恐懼不會隨時間消逝,握有公權力的政府永遠有責任虛心檢討,設法癒合傷口。我們認為: 任何一個政府,面對不幸的歷史,要「就事論事」;面對沈痛的家屬,要「將心比心」。唯有如此,才能避免悲劇重演。
  台灣也曾經歷類似不易化解的歷史傷痛,不論民國36年(1947)二二八事件或民國40(1950)年代白色恐怖時期,都製造了不少冤魂,也讓很多人失去自由與健康,許多家庭因而破碎,妻離子散,痛苦終生,人民與政府的關係蒙上怨恨與恐懼的陰影。民國76年(1987)台灣解除戒嚴之後,政府花很長的時間,拿出很大的決心與誠意,經由調查、認錯、道歉、建紀念碑、立法補償、恢復名譽、設國定紀念日並降半旗等系列作為,期能撫平歷史的傷痛,促進社會的和解。這一段努力實踐轉型正義與人權法治的歷史,對台灣、對中華民族、乃至對其他國家,都具有正面意義與參考價值。
  「六四」之後20年間,海峽兩岸都發生巨大的變化。大陸經濟改革成功,人民生活大幅改善。最近10年,大陸當局比過去更為注意人權議題,除了參與1966年聯合國「政治與公民權利國際公約」(簽署)與「經濟、社會、文化權利國際公約」(批准)外,並多次提出「人權白皮書」,今年4月也正式公布「國家人權行動計畫」。儘管國際社會對此褒貶不一,但是這些作為顯示,大陸當局已經願意直接面對這個議題,展現與過去完全不同的開放與自信。
  過去20年間,台灣則經歷民主化的過程:解嚴之後,從開放組黨、國會改選、終止動員戡亂時期,廢止臨時條款、省市長民選,到總統直選,台灣一步一步回歸民主憲政常態。人民並以選票在8年內完成兩次政黨輪替,台灣逐漸邁向成熟的民主社會。上個月,台灣也批准了這兩項聯合國人權公約,並轉化為國內法,未來將以兩年時間,徹底檢討相關國內法律,以符合國際人權的標準。
  這一年來,兩岸關係開始改善,雙方敵意逐漸降低,經貿來往與文化交流日益密切。兩岸在60年的軍事衝突與政治對立之後,不約而同開始採取具體行動,關切人權議題,尤其令人感到欣慰。這種良性發展不該只是歷史的偶然幸運,而應成為不可逆轉的趨勢,才能為兩岸人民造福。
  我們認為,歷史是指引我們前進的明燈,記取歷史教訓不是為了深化仇恨,而是為了策勵未來。如今兩岸關係的緩和,已為台海和平帶來曙光,我們認為:兩岸之間,最不需要的就是軍備競賽或外交惡鬥。兩岸之間最需要的是法治與人權的競相提升,這些普世價值應該成為兩岸人民永遠共同的語言,來為中華民族下一代子孫開創一個自由、民主的未來。這是我們對「六四」20週年的感言,也是對兩岸未來和平發展的期望!
 
 

马英九希望北京在人权方面展现"全新思维"

 

(据德新社)台湾总统马英九在今天发表的纪念六四21周年的书面"感言"中"期望大陆当局参考台湾的经验,诚恳面对'六四'此一重大的人权历史事件,不仅记取惨痛教训,不让悲剧重演,而且采取必要行动,抚平受难者及家属受到的伤痛与不公"。

马英九指出,在历史上,发生任何政府与人民之间的流血冲突,其主要责任总要由政府承担。

马英九希望北京当局在人权方面展现全新思维,"以充分的诚意与自信,逐步化解重大人权事件所遗留下来的问题"。他称,他相信,这必然可以大幅拉近两岸在人权方面的距离,而且,更可以使世界相信,中国大陆的崛起,不仅是和平的,同时也是自由、民主和人权普世价值观的显现。

观察家注意到,与去年一样,马英九在"六四感言"中依然回避了他在担任总统之前所强调的"六四不平反,两岸不统一"的立场。

马英九"六四"感言今昔对比

从1989年"六四"事件发生21年以来,现任台湾总统马英九每年都会参加"六四"纪念活动或发表声明,无论是作为反对党政治家还是执政总统。今年6月4日,台湾总统府准时发布新闻稿。

台湾总统马英九在今年的"六四"感言一开始,将21年前在北京天安门广场发生的那一事件同1947年台湾"二二八"事件与50年代的白色恐怖事件作了类比,并表示,"深切期望大陆当局参考台湾的经验,诚恳面对'六四'此一重大的人权历史事件,不仅记取惨痛教训,不让悲剧重演,而且采取必要行动,抚平受难者及家属受到的伤痛与不公。...在这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希望大陆当局此刻在人权方面展现全新的思维,以充分的诚意与自信,逐步化解中大人权事件所遗留下来的问题,并以宽宏的气度,对待异议人士。"

马英九任总统后:"六四"声明表述委婉

去年"六四事件20周年"之际,马英九因出访安排,连续第二次缺席"六四"纪念活动,但通过总统府发表声明。文章一开始说,"这段伤痛的历史,必须勇敢面对,不能可以回避。"并将"六四"事件称为"政府与人民之间的流血冲突,史不绝书,中外皆然。"之后话锋一转,提到大陆的经济发展,"改革成功,人民生活大幅改善。最近10年,大陆当局比过去更为注意人权议题,展现于过去完全不同的开放与自信。"上任总统后的马英九对"六四"事件的评价在言语上表达委婉,并肯定中国大陆在人权方面的进步,引起台湾反对党的强烈批评,反对党民进党称"这是一个出卖'六四'受害者,出卖中国民运,出卖马英九自己灵魂的丑陋文件。"

2008年马英九当选台湾总统后,在当年的"六四"纪念日只发表了200字的声明,并首次缺席相关纪念活动。

马英九任总统前:"六四不平反,统一不能谈"

昔日曾被视为"热血市长"、"热血青年"的马英九在谈及"六四"议题时表述更加明确与坚决。2001年,还是台北市长的马英九在出席纪念"六四"12周年的活动时说:"中国大陆的民主化是'六四'平反的先决条件,你不可能期待现在的统治者突然站出来说,我们平反。 ”

在当选总统前,马英九多次在接受媒体访问时将"平反六四"称为两岸谈统一的前提。今年6月2日,英国广播公司中文节目对马英九做独家访谈时,采访记者转述一位英国网友的提问说,马英九能否重申"六四不平反,统一不能谈"这个立场?对此马英九没有做正面回答,而是讲:"大陆当局一定要面对这一人权事件,疗伤止痛。...而且现在的中国大陆和'六四'发生时很不一样,现在比较有条件做这样的举动。"记者追问马英九今年6月4日是否会表态支持当年的民运,或要求中国政府平反"六四"时,马英九说:"我每年都会参加活动或发表声明,今年也不例外。"

马英九呼吁中共当局诚恳面对“六四”事件

台湾总统马英九就六四事件发表感言,他说深切期望大陆当局参考台湾经验,诚恳面对此一重大人权历史事件,除了记取教训,并应采必要行动以抚平受难者与家属受到的伤痛与不公。

相对于“六四”二十周年时肯定中国民主已有进步的说法,马英九今年的感言比较直接地谈到中国的人权问题,但也小心地避开他上台前那种对中共批评。

他说衡诸历史,任何政府与人民的冲突若以流血收场,政府作为握有公权力的一方,总要负起主要的责任。

他并说任政府存在系于人民的信赖,当政府以武力对付人民时,受伤的不仅是人民,政府与人民的信赖也连带受到伤害,需要很长时间修补,任何政府面临类似问题时须勇敢面对,以最大耐心与包容来谋求重建。

他提到了台湾过去在国民党长期执政时的二二八事件与白色恐怖,并说两岸人民同属中华民族,都是炎黄子孙,理应相互扶持,诚心合作。

马英九仍利用六四感言的机会对中共一些作法表示肯定,他说除了人权议题颇受外界批评外,大陆当局近年重新提倡中华文化,努力发展经济改善民生,令台湾民众印象深刻。

他还说,两年来两岸关系趋于好转,大幅降低台海紧张情势,受到了两岸人民与国际社会的普遍肯定。

马英九说在这种全新的历史条件下,他希望大陆当局此刻在人权方面展现全新思维,以充份诚意与自信,逐步化解重大人权事件遗留下来的问题,并以更宽宏气度对待异议人士。

他说这有助于提升大陆人民对大陆当局信赖,也必须可大幅拉近两岸在人权方面的距离。

在马英九对人权发表感言的同时,具有讽刺意味的是其主政下政府以行政审查否决逾十万公民联署的公投要求,使其受到在野党谴责他为了讨好中国,而伤害了台湾本身的民主与民权。

民进党主席蔡英文在六四前夕与香港民主党主席何俊仁会面时说,马英九自上任以来对中国打压,迫害民主改革与维权人士始终缄默。

她并说这种姑息态度无助于中国的正向改变,更使得台湾的人权与民主标准产生倒退到与中国同等级的风险。

民进党除了呼吁北京当局承认错误,道歉,赔偿,并让仍流亡的学亡早日回到中国,并要求马英九将民主与人权纳入两岸交流的议题清单,但这样的要求并未被马英九接受。

馬總統發表六四專文 丁子霖:感動、感謝

今天是「六四事件」21週年,馬英九發表專文,呼籲大陸當局在人權方面展現全新思維,逐步化解重大人權事件所遺留下來的問題,並且以寬宏的氣度待異議人士。「天安門母親」發起人丁子霖,在4日獲知馬總統這項聲明,以及日前接受英國廣播公司BBC訪問時,所發表有關六四的談話之後,特別透過央廣表達她的感動,同時對馬總統的主持公道,以及對六四關注,表示謝意。

  丁子霖說:

  「(在獲知)馬英九先生今天的文章,及之前接受BBC的採訪之後,談到有關六四的內容,我聽了以後,我很是感動。說實在的,馬英九先生的講話,以及今天他文章所表述的內容,出乎我的意外。因為我注意到,自從他上任總統以後,和大陸這邊開始頻繁交流之後,他關於六四的言論是越來越貧乏;所以,我沒有想到,他今年能夠講得這麼中肯,這麼切實;所以,我願意透過你們電台(央廣),向他轉達我本人的謝意,謝謝他的關注,謝謝他能夠發表這樣的主持公道和正義的言論。」

  馬總統2日接受英國廣播公司(BBC)專訪時,以政府對228事件的做法為例,認為現在是大陸當局反思、療傷止痛的時機;馬總統認為,如果大陸能在「六四」上展現不同做法,應該可以更拉近兩岸的距離。

馬總統看六四 籲中方寬待異議者

今天是六四天安門事件21周年紀念日,馬英九總統透過網站發表感言,他呼籲中國當局參考台灣紀念二二八事件以及白色恐怖的經驗誠懇面對,並且採取必要行動撫平受難者以及家屬的傷痛。

馬總統還強調如果大陸當局能夠以更寬宏的氣度對待異議人士,必然可以大幅拉近兩岸在人權方面的距離。

六四事件21週年,天安門廣場前一如往常升旗迎接旭日,而海峽對岸的台灣,總統馬英九透過總統府網站發表感言,馬總統表示紀念六四就如同台灣紀念二二八事件與白色恐怖事件,希望對岸參考台灣的經驗,記取歷史教訓。

此外,馬總統也呼籲對岸要展現全新思維,逐步化解重大人權事件,寬宏對待異議人士,拉近兩岸在人權方面的距離。除了聲明稿,馬總統今年也首度透過英國廣播公司BBC專訪,公開表示現在是中國反思六四、療傷止痛的好時機。

馬總統強調1989年發生六四事件後,每年都會發表紀念言論。2004年馬英九批判北京當局,歷史可以原諒 但不能遺忘;當選國民黨主席後,準備問鼎總統大位,發言轉趨強硬; 06年 說六四不平反、 統一不可談,07年更直接點名中國政權以武力血腥鎮壓了學生的民主,強勢批判中國漠視人權。

不過上任後,馬總統先是以四川震災連結六四,接著去年強調兩岸之間法治與人權的競相提升,到今年呼籲對岸人權新思維 ,都是一貫溫和,未提平反的語調。

六四事件二十一週年,一如過去兩年馬總統沒有公開現身說法,更沒有參與任何六四活動。儘管以軟中帶硬的語調,呼籲對岸更重視人權。不過,人權團體期待,馬總統可以在兩岸人權議題上扮演更積極推動的角色。

馬英九籲大陸藉鏡台灣

「六四」事件21周年,台灣總統馬英九發表專文呼籲大陸展現全新思維,逐步化解重大人權事件遺留問題,以更寬宏的氣度對待異議人士。
台灣的總統府網站上午9時30分以專文方式刊出馬英九的「六四感言」指,「我們紀念這個日子,就如同我們紀念台灣發生的二二八事件與1950年代的白色恐怖事件」。他深切期望大陸參考台灣經驗,誠懇面對「六四」事件,記取慘痛教訓,不讓悲劇重演,採取必要行動,撫平受難者及家屬受到的傷痛與不公。他認為,任何政府面臨類似問題時,必須勇敢面對,以最大的耐心與包容來謀求重建。他表示,任何政府與人民的衝突,如以流血收場,政府身為握有公權力的一方,總要負起主要的責任。
 
馬「總統」今年首次呼籲 中國政府面對六四事件
在六四事件21週年前夕,台灣總統馬英九首次表示,大陸當局應該面對六四事件,撫平歷史傷痛。但是民進黨卻批評馬上任以後,態度改變很多,閉口不談六四,去年20還發表專文肯定中國的民主已經有進步,令人印象深刻。

 

台灣總統馬英九日前接受英國廣播公司專訪時表示,六四事件是歷史上的重大人權事件,大陸當局一定要面對。馬英九還以台灣政府處理「228事件」和白色恐怖事件的經驗指出,現在是中國大陸處理六四事件,療傷止痛的時機。

 

他說,而且一定要採取一些措施能夠療傷止痛,讓受難者跟他們的家屬所遭遇到的傷痛跟不公平,得到一些處理。

 

馬英九說,當發生武裝衝突事件時,政府無可避免要負比較大的責任,他還認為,現在的大陸已經不是當年六四事件發生時的大陸,應該更具有面對六四的條件。

 

馬英九表示,如果大陸方面在六四事件上展現不同的做法,將可以拉近兩岸之間的距離。

 

此外,台灣在野的民進黨也發表聲明指出,中國政府應該正視六四事件,承認錯誤,並且道歉、賠償,讓仍然流亡海外的學生早日回到中國。

 

民進黨還呼籲,中國政府應該停止打壓民主改革人士,進行政治改革,早日走出專制,邁向民主,和自由、人權等普世價值真正接軌。

 

民進黨還批評,馬英九總統在上任前、後,對六四事件的態度搖擺不定,尤其是對於中國打壓民主改革派的現況視而不見。

 

民進黨立委翁金珠表示,馬英九擔任總統之後,對於六四事件態度的轉變,令人無法接受。她說,在1989年發生六四事件之後,每年他都會發表聲明,或是參加六四的活動,但是上任以後,特別在去年20週年的時候,他的態度改變很多,閉口不談六四,還發表專文肯定中國的民主已經有進步。

 

民進黨還要求,台灣政府應該將民主和人權納入兩岸交流的議題,讓台灣和中國的互動建立在普世的人權價值和民主制度之上,這同時也是兩岸正常交流的重要前提和要件。

 

民進黨還表示,台灣和中國交流的同時,不能降低台灣的標準,不能放棄台灣的價值,更不能從民主和人權的立場上倒退。

 

民進黨主席蔡英文星期四和香港民主黨主席何俊仁會面,蔡英文表示,香港在回歸中國之後,民主改革遭到了打壓,使得香港的貧富差距擴大、社會矛盾加劇。

 

蔡英文呼籲,中國政府必須正視香港人民要求實施民主的聲音,停止對改革人士的打壓與迫害。

 

行政院大陸委員會就「六四事件」21周年發表聲明

行政院大陸委員會今(3)日就「六四事件」21周年發表聲明,陸委會表示,民主、自由與人權是人類冀盼的普世價值,由衷盼望大陸當局在邁向經濟繁榮進步的過程中,加速推進政治的民主自由、社會的多元開放,為大陸人民創造更幸福、尊嚴的生活環境。

陸委會表示,台灣的民主化過程也不是一路走來都風平浪靜;自1987年解除戒嚴以來,腳步更是不斷地積極向前推進。在馬總統上任第1年內,即完成「經濟社會文化權利國際公約」及「公民與政治權利國際公約」兩項國際人權公約的簽署程序;並將在2011年底前完成相關法令與配套制度的修定工作,顯示臺灣致力與國際人權標準接軌,及落實人權保障的決心。

陸委會主委賴幸媛也表達了對「六四事件」的看法,賴幸媛表示,21年前6月4日發生的事,曾經震驚全球,迄今仍然讓人難以忘記。

賴幸媛說,古今中外,人民和政府間的對立衝突甚至流血傷亡,所在多有,也都令人遺憾,而留下的傷痕並不會因時間流逝而自動化為烏有。政府是接受人民委託行使公權力的,是因人民而存在的,有責任為人民創造幸福、讓人民免於恐懼。任何負責任的政府,永遠都應該要記取教訓、勇於面對、虛心檢討、化解怨懟、彌合傷口,這樣國家、社會才能真正進步、向前。

賴幸媛說,她深刻理解21年前天安門廣場上大學生們追求社會公義的訴求。賴幸媛以自身的經驗指出,她曾參與台灣的民主化過程,在求學期間,由於深受自由思潮的影響,常與民主運動的前輩們交換意見、請益,也經常下鄉作社會調查,因此一度被當局視為問題學生。賴幸媛提到,她唸世新時,《自由中國》創辦人雷震就是被軟禁在世新附近的溝子口住所,賴幸媛那時常去找雷震,談辯世局國是。賴幸媛回憶,晚上進出雷震寓所時,圍牆上白熾的探照燈總照得人睜不開眼,一舉一動都被崗哨監視。

賴幸媛說,對自由與公義的追尋,對她而言,不是口號,而是刻骨銘心的成長經歷。賴幸媛說,她關心大陸社會的發展、大陸人民的福祉。大陸自改革開放以來,經濟上的成就為世界所矚目,但世人也期待看到大陸加速推進人民社會權益的改革,讓大陸人民的生活更為幸福、尊嚴。賴幸媛說,重新審視「六四事件」發生的原因、經過與結果,將是開啟大陸社會和諧發展、兩岸長期和平繁榮之鑰。

「六四」傷痕不隨時間化烏有

1989 年發生的「六四天安門事件」將滿 21 週年,陸委會主委賴幸媛表示,人民和政府間的對立衝突甚至流血傷亡,古今中外都有,但留下的傷痕不會因時間流逝而自動化為烏有。

賴幸媛指出,政府是接受人民委託行使公權力、是因人民而存在的,為了創造人民的幸福、免於恐懼,任何負責任的政府都應記取教訓、勇於面對、虛心檢討、彌合傷口,這樣國家與社會才能真正的進步。

對於 21 年前北京天安門廣場上的大學生,為追求社會公義而提出的的訴求,曾參與台灣民主化過程的賴幸媛以自身經歷指出,在世界新聞專科學校求學期間,因為常與民主運動的前輩交換意見,而一度被當局視為問題學生,所以對她來說,追尋自由與公義不是口號,而是一段刻苦銘心的成長經歷。

賴幸媛回憶,「自由中國」創辦人雷震當初就是被軟禁在世新附近的溝子口住所,那時她常去找雷震談辯世局國是,晚上進出雷震寓所時,晚間圍牆上的探照燈總照得讓人睜不開眼睛,一舉一動都會被崗哨監視。

提及這段往事,賴幸媛除了希望經濟上取得成就的大陸,也能讓世人看到中國加速推進人民社會權益的改革外,並呼籲北京重新審視「六四事件」發生的原因、經過與結果,因為,這將是開啟大陸社會和諧發展、兩岸長期和平繁榮之鑰。

陸委會在晚間發布的新聞稿中也表示,民主、自由與人權是人類冀盼的普世價值,台灣的民主化過程雖然不是一路都風平浪靜,但從 1987 年解除戒嚴以來,民主化腳步不斷積極向前推進,並陸續簽署了「經濟社會文化權利國際公約」與「公民與政治權利國際公約」,明年底以前還將完成相關法令與配套制度的修訂工作。

陸委會由衷盼望大陸當局在邁向經濟繁榮進步的過程中,也能加速推進政治的民主自由、社會的多元開放,為大陸人民創造更幸福、尊嚴的生活環境。

時逢「六四事件」21週年,陸委會盼大陸當局正視歷史、記取經驗,不要讓類似事件重演,兩岸共同努力促進民主、自由、人權的發展,將有益於兩岸關係長遠的和平、穩定與繁榮。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glok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