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立法會否決平反「八九」動議

20100602 18:21:33

(中央社記者張謙香港2日電)香港立法會今天一如既往,否決民主派議員要求北京方面平反「八九」天安門民運的動議。

「六四」週年臨近,民主黨主席兼立法會議員何俊仁在議會內提出「毋忘六四事件、平反八九民運」的動議。

儘管這項動議受到民主派議員支持,卻受到親官方的議員反對,雙方經過3小時的激烈辯論後,動議最終被過半數否決。

在辯論中,20多名民主派議員先後發言,批評大陸當局對異議人士仍然「以言入罪」,又扣留追查「豆腐渣工程」的維權人士。

代表金融服務界的獨立議員詹培忠表示,民主派在過去21年來「製造太多敵對」,於事無補。

他強調,香港是大陸的一部分,如果過份干預大陸事務,就要思考後果。

過去多年來,民主派議員每逢「六四」週年前夕都會在立法會提出平反「八九」民運動議,但每次都被否決。990602

立法會否決平反六四議案

[02/06 星期三 18:31]

泛民主派在六四事件二十一週年前夕,在立法會提出平反六四的辯論,政府官員未有列席,而民建聯、工聯會,及大部份功能界別議員都無發言,議案最終被否決。

泛民議員在發言時,指當局近日兩次抬走民主女神像事件,是加強鎮壓,違反法治精神,要求行政長官交待,擔心將來的自由空間收窄。自由黨的劉健儀及金融界的詹培忠就認為,放下六四歷史包袱,有助香港與中央加強互信及溝通。

港立法會連續12年否決六四議案
2010-6-2
 

大公網訊】香港立法會2日就有關「六四」議案進行辯論,並最終否決該議案。

在2日立法會例會中,有議員提出「毋忘六四事件、平反八九民運」動議。經過辯論,議案得不到功能組別過半數支持,而被否決,這是香港立法會連續第12年否決同類議案。

同日,香港民政事務局局長曾德成在立法會中對有關「六四」問題答覆質詢時表示,對提問所指的「六四事件」即1989年主要發生在北京的政治風波,中央政府早已作出了結論。

他說,二十多年來,中國堅持改革開放下取得的巨大進步,有目共睹,這些都是當代中國歷史的重要部分。至于香港市民對歷史事件所持的不同觀點,回歸以來一向受到尊重;香港特區政府依法維護市民的權利和自由,包括言論、集會、游行等的自由。

 

 香港立法会再次否决平反六四动议

香港立法会就民主派人士提出的勿忘六四、平反八九民运动议展开辩论。绝大多数发言者认为,香港应该继续担当中国的良心这个角色,为中国的民主而努力。多数亲政府的议员在辩论期间离席,但是在投票时返回议事厅。跟往年一样,这项平反六四的动议因遭到建制派议员的反对而无法获得通过。

六四事件二十一周年即将来临。香港立法会亲民主人士跟往年一样,再次提出勿忘六四屠杀事件、要求北京平反一九八九年学生民主运动的动议。动议由民主党主席何俊仁提出。

*何俊仁:中共要中华民族遗忘六四*

何俊仁说:“ 一个忘记历史的民族是一个没是非观念的民族。八九民运、六四镇压是一个大是大非的历史事件。在今天的大陆,实行专制管治,一党专政。中共要我们这个民族失忆,遗忘六四。”

来自社会福利界的代表张国柱议员说,立法会去年就六四事件二十周年进行辩论后又一年过去了,中国的人权状况没有改善,因此有必要继续提出平反六四的动议。

张国柱说:“这一年,我看不到中国政府对事件有反省和觉悟。在迈进民主的道路上至今仍然看不到一丝的希望,一点曙光。更令人感到痛心的是,在刚刚过去的一年中,我看到中国民主步伐倒退,人治凌驾于法治。”

*议员担心香港的自由正逐渐消失*

许多议员提到香港仍然是全中国唯一一个可以公开悼念六四事件的地方,但是他们担心这种自由正在逐步消失。

上星期六和星期天,当局一连两夜在香港支联会举行的纪念六四事件的活动中扣押了新旧两座民主女神像和六四屠杀事件的浮雕。支联会称这是二十一年来当局对他们最严重的打压。

虽然警方在强大的舆论压力下,已经归还了六四事件有关的展品,但是当局没有允许民主女神像和浮雕的作者、旅美艺术家陈维明入境香港。

*涂谨申:港府拒绝陈维明入境是奴才行为*

陈维明的义务律师、民主党议员涂谨申说,最近一连串事件表明,香港特区政府是中国中央政府的奴才。

涂谨申说:“为什么香港这么怕六四艺术品呢?拒绝艺术家入境是极权起锚,自由抛锚。拒绝艺术家入境,是怕他们谈感受、讲真话,怕他们见人,怕中央政府怪罪,怕特首乌纱不保,怕言论自由,怕艺术的良知。这样的特区政府,只值得我说两个字,奴才。”

*建制派抵制辩论 自由党促看好中国未来*

民主派有十多位议员发言,纷纷支持平反六四的动议,建制派只有两位议员发言,其中自由党主席刘健仪议员说,自由党不回避这次辩论,但也不会投票。她敦促大家在政治上存大异、求大同,看好中国的未来。

刘健仪说:“很多中国人跟我们一样,认同六四事件是一场悲剧。每一位深爱祖国的中国人都不希望类似的事件重演。然而,不可否认的是,回顾国家近二十年来的发展,无论是在政治、经济还是在社会方面,都在持续地进步。 ”

*六四动议遭否决 *

香港立法会绝大多数亲北京的议员回避了对平反六四动议的辩论,但是在投票时回到议事厅。结果,这项动议虽然获得直选议员多数票的支持,但是因为功能界别议员多数投反对票或弃权,使动议没能获得通过。多数功能界别议席由亲政府议员占据。特区政府承认,功能界别席位不符合普选的原则,但拒绝承诺会在今后的普选中废除功能界别席位。

中大校方拒納民主女神

昨日雖然整天下着雨,但仍有學生特意到新民主女神像前,模仿「女神」的動作拍照。中大校方決定,拒絕把這個女神像移送校園擺放。(林振東攝)

稱堅守政治中立 學生會斥向中央示好

【明報專訊】旅美藝術家陳維明創作的「新民主女神像」,繼被警方扣押多日後,再次掀起爭議,中文大學學生會較早前提出,待女神像於明晚維園的燭光晚會展示後,移送到中文大學校園永久擺放。校方昨晚回覆,表示要維持大學「政治中立的原則」,拒絕學生會申請。中大學生會會長黎恩灝直斥校方的決定荒謬,認為是校方管理層要向中央示好。

學生會申請永久擺放校園

中大公關部昨日發信回覆提出申請的中大學生會會長黎恩灝,信中表示,「中大向來尊重言論自由,有責任維護所有大學成員享有表達不同見解和持有不同立場的自由」,而學校行政與計劃委員會以不記名方式投票,一致決定重申大學必須堅守政治中立的原則,「如有行動或活動反映政治立場,而對大學政治中立的原則有損者,大學不應涉及」。

校方於信中表示,鑑於上述原則,行政與計劃委員會決定不接受學生會會長提出的申請,由於校方了解到學生會正探討舉行相關活動,特委派大學輔導長與學生會會長繼續聯繫溝通。

學生會會長﹕倘要中立 校長不應當政協

對於校方解釋,黎恩灝直斥荒謬,「若學校注重政治中立,言論自由,就應該接納各方意見,而不是排拒個別意見」。他又說,若校方管理層重視政治中立,身為中大校長的劉遵義,就不應該接受委任為全國政協委員及行政會議成員,認為今次學校管理層的決定,只為向中央示好。

中大29最高層一致決定

今次作出決定的行政與計劃委員會,是中大校董會轄下的委員會之一,有29名成員,全部為中大管理層及各書院學院的最高領導,包括校長劉遵義及6名副校長;而逸夫書院院長、候任中大校長沈祖堯亦為成員之一。根據中大的信件,所有成員都同意拒絕讓新民主女神像進入校園。

新民主女神像於明晚的六四燭光晚會展示後,去向一直未有定案。直至近日,中大學生會提出,把女神像移送到中文大學長期擺放,與香港大學的「國殤之柱」互相呼應。黎恩灝表示,學生會考慮將女神像放在大學港鐵站與巴士站附近草地,或選在大學本部的文化廣場空地,但如今校方領導層作出如此決定,兩個方案都不可進行。

港中大學生會堅持在校園擺放民主女神像    
 
2010/06/03, 週四

香港中文大學以保持政治中立為理由,拒絕學生會申請在校園永久擺放民主女神像,不過學生會堅持在明日六四晚會後,將民主女神像運往中大擺放。

學生會會長黎恩灝說,明晚會與支聯會代表將雕像運往中大,並預期會受到校方阻撓,可能發生衝突。

黎恩灝指,校方以保持政治中立為理由拒絕擺放民主女神像是難以接受,他質疑中大校長劉遵義,兼任行政會議成員,本身在建制內亦並非政治中立。

國殤之柱放置港大亦曾引起爭議

[03/06 星期四 18:10]

 
由丹麥雕塑家高志活創作、紀念六四的國殤之柱,現時放置在香港大學黃克競樓平台,當年運往港大時亦引發爭議。在一九九七年六四八周年燭光晚會後,國殤之柱由港大學生送往校園,但被校警和警察在校門攔阻,引發在場數以百名港大生抗議,雙方對峙到凌晨,最後警方讓步,給學生護送國殤之柱入港大,擺放在港大學生會對出平台。

校方其後一度表示,學生未經申請便在校園內擺放國殤之柱,校方一定會採取行動,強調決定與政治無關。但校方其後並無採取實際行動,國殤之柱之後一直擺放至今。

64紀念日 港台律師籲中國重視人權

海外民運人士張小剛在滬示威後失蹤

2010年公民行組織者周四(3日)表示,更改姓名後持澳大利亞護照從香港進入中國大陸的海外民運人士張小剛突然失蹤。

目前擔任海外民運組織「民主中國陣線」(簡稱民陣)副主席的張小剛在5月22日持澳大利亞護照進入中國大陸。

曾遭中國當局拘留及坐監達五年的「公民力量」創辦人楊建利說,張小剛前往中國是為了參與公民力量組織的「海外人士2010年公民行回國抗爭行動」,促進中國人權和公民社會的發展。

張小剛曾希望通過自己的回國行動為流亡海外的民運人士爭取回家的權利,他還希望在六四事件21週年時抵達北京天安門紀念,並參與「麻雀行動」聲援因上海舉辦世博會而被迫遷移他地的難民。

「公民行」

他在6月1日身穿寫有「麻雀行動公民行」的T恤衫進入上海世博園,以此表示對在美國紐約聯合國總部門前抗議上海世博會強制拆遷的難民胡燕的支持。

然而,民陣組織成員從周三早晨起無法與他聯繫。在其失蹤前,張小剛曾把自己在上海世博會獨自示威的畫面用手機錄像和拍照,傳送給民陣其他成員。

目前居住在波士頓的楊建利說,「我猜世博園區肯定有很多攝像頭,我認為當局在攝像中看到了他,並進而跟蹤到他的酒店房間。」

澳大利亞駐華大使館拒絕對事件立即作出評論。

現年50多歲的張小剛此前曾多次試圖進入中國大陸但遭到拒絕。後來,他更改了自己的姓名,申請了一本新的澳大利亞護照,才獲得前往中國的簽證。

張小剛在前往中國前曾表示,作為《零八憲章》的簽署人之一,張小剛願意「回國自首,與劉曉波共同承擔責任」。

民陣七一遊行爭取普選及改善民生

[03/06 星期四 16:48]

民間人權陣線下月一日回歸紀念日發起遊行,主題是「七一向前走,香港前途在我手」,當日下午三時由維園出發,前往政府總部。遊行將由勞工及婦女團體帶隊,亦有外傭及宗教團體參與,希望爭取一人一票選特首及改善民生。

民陣說,當局近期多次阻撓擺放紀念六四的新民主女神像,希望今次遊行,能夠事先與警方協調溝通好。

明天就是中國六四天安門事件、21周年紀念日,今天來自香港和台灣的人權律師呼籲,在中國經濟崛起的同時,中國法治倒退的問題應該更被關注,他們說,目前中國有高達12萬5千人個失蹤人口,還有不少維權律師陷入了政治打壓,甚至被軟禁失蹤的困境。

曾被中國選為十大律師的北京律師高智晟,因為在2005年發表三篇公開信要求中國政府停止迫害法輪功學員,受到中國政府的打壓,2006年被以「煽動顛覆國家政權罪」判刑三年,雖然緩刑五年,但被長期監視軟禁,完全失去自由,更在2009年、失蹤一年多。

何俊仁也說,中國政府利用撤消執業證照等各種手段,打壓為徵收土地或人權事件辯護的維權律師,意圖造成律師間的蟬效應寒。

根據中國官方統計,在2003年有3萬多個失蹤人口,2006年增加到8萬7千多人,到2008年就增加到12萬5千人,之後中國就不再公佈失蹤人口數字,台灣的人權團體呼籲台灣政府,在重視兩岸經濟合作的同時,更要關注中國的法治民主,數百萬的台商及家屬才能有所保障。

丹麦雕塑家:还中国学生历史真相

针对大批中国年青一代对“六四”事件一无所知的现实,丹麦雕塑家高志活日前发出题为“还中国学生历史真相”的呼吁书。另外,香港大学表示,矗立在香港大学的高志活雕塑作品“国殇之柱”需要迁移。

*放弃来港,改发呼吁*

丹麦雕塑家高志活(Jens Galschiot)是香港大学校园内“六四”题材雕塑作品“国殇之柱”的创作者,多次被香港特区政府拒绝入境。他今年放弃再度试图来港,6月1号在自己的网站上发出呼吁书,以此纪念1989年“六四”事件二十一周年。

高志活谈到为什么今年采取这种做法时,向美国之音解释了两点原因。他说:“因为香港政府不让我前往,我有两次被拒绝进入香港,现在我进入香港是不可能的。昨天我还听说,一些新西兰艺术工作者也被禁止进入香港,中国如今已经逐渐占据了香港这个地方。”

*对“六四”茫然无知*

不过,促使高志活发起全球倡议的另一个原因,是“六四”事件历史资料在中国大陆长期全面被禁,中国社会舆论逐渐淡忘这次历史事件。高志活在丹麦就接触到对这次事件一无所知的中国民众。

他说:“人们经常来到我的工作室,他们有的是来丹麦的中国游客,也有到丹麦读书的中国留学生,我在工作室为他们讲解,最后我向他们展示了有关天安门事件的资料,这些人见到后彼此面面相觑,说从来没有见到过这些资料,也从来没有听说过这次事件。”

*香港保留丰富“六四”史料*

高志活本人是六四民主运动的参加者和见证人,并且同香港民主运动保持密切的联系,每年都会接到香港民主运动人士邀请,到港参加“六四”纪念活动。今年,他还得到邀请,到港修复他创作的“国殇之柱”雕塑。日前高志活发表声明,说今年不想再浪费昂贵的机票,以及48小时往返与丹麦和香港的宝贵时间。

不过他得知,香港民主运动人士搜集和保存了“六四”期间学生所办报纸上的文章、传单等珍贵历史资料。于是他整理了中英文的上述历史文献,并上载到自己的网站(www.aidoh.dk/4june89),供免费下载和传播。

他在呼吁书中号召:全球具有民主理念的教育机构、学者,同行们行动起来,下载传播这些宝贵资料,还中国学生们历史本来面目,以此纪念“六四”天安门事件二十一周年。

*港大:和学生保持沟通*

在另外一方面,香港大学因校舍改建,需要迁移高志活创作的“国殇之柱”,香港大学传媒和公共事务部对美国之音说:“港大一百周年校园建造期间,现在摆放‘国殇之柱’的地点将被纳入工程范围,因此校方与学生会过去数年一直共同商讨,如何暂时移放‘国殇之柱’,以及工程完成后的重置地点,所以现在我们都在商量。”

港大校方人士反复强调,不存在‘国殇之柱’可能迫于政治压力而从校内消失的可能性,否则港大学生可能会反应强烈。另有报道说,新的‘国殇之柱’矗立地点,可能距现址仅10米左右。

國際兒童節 港民團悼中國死難兒童

6月1日是國際兒童節,有香港民間團體(維權人士)建議將這一天定為中國兒殤日,來表達對大陸受苦父母的哀思和對死難兒童的悼念。

在六一國際兒童節這一天,是不是每個孩子都能夠歡欣慶祝他們的節日呢?香港中國良心犯後援會的成員在兒童節這天來到五星紅旗下致哀,傳達他們對飽受傷痛悲哀甚至死難的中國孩子的悼念。

中國良心犯後援會發起人蔡淑芳在21年前作為一名記者見證了天安門廣場上的六四鎮壓。她提議將國際兒童節改名為中國兒殤節,這也是當年民運主要人物之一的前學生領袖柴玲的建議。

中國良心犯後援會發起人蔡淑芳:我們覺得在中國有很多苦難的事情發生,可以說從建國以來,很多的災難對我們的中國孩子都很不公平。尤其是21年前北京六四的一場災難,死了很多學生。現在他們的名字還沒有公開,真相還沒有人知道。

蔡淑芳認為,今天的中共政權就是一個殺人政權。一個暴力血腥的社會,只會製造更多的悲劇。

中國良心犯後援會發起人蔡淑芳:這個國家讓我覺得已經很絕望,我們想去悼念這些死難者都會有罪,都會變成是一個反黨,或者是顛覆國家政權,我覺得很不公平。因為我們根本手無寸鐵,沒有力量,我們只是作為一個母親,作為一個中國人,作為一個香港人,去悼念他們,去念念不忘。也因為他們是孩子,他們是生命,他們是我們中國的未來。我們是愛這些人才會站出來說話。

他們隨後在郵政總局寄出了給中共總理溫家寶的公開信,要求全中國在這一天都應該下半旗,以示對所有孩子和生命的尊重。

香港九十后以地下音乐延续六四精神

香港的支联会每年都主办大型悼念六四活动,包括烛光晚会、游行与展览。不过,今年有一群年青人自发组织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地下音乐会,用摇滚音乐来延续六四死难者的遗愿。

这里不是灯红酒绿、歌舞厅林立的闹市,上台表演的更不是流行巨星。表演者藉藉无名,大都是二十来岁的小伙子。在六四二十一周年快要来临的一个晚上,一百多名年青人聚集了在香港九龙乐富的一家书院里。他们心情澎湃,细意地聆听着一首首自创的摇滚音乐,他们要延续六四死难者的精神。

*对支联会烛光活动感到厌倦*
年青人泰历是这场音乐会的策划人之一,最近 还创建了中国良心犯后援会。他在接受美国之音采访时表示,六四事件发生时,他只是一个几个月大的婴儿,直到去年他才对那次事件有所觉醒,认为有必要以新的方式去继承死难者的使命。泰历说,香港市民支援爱国民主运动联合会(支联会)那公式化的悼念活动,每年唱着如血染的风采那几首歌曲,了无新意。他坦言,对支联会这种哀悼的方式感到厌倦与沉闷。

泰历说:“但是我们看到如果真的要对得起这群学生,其实你是要继承那学生运动,继续要延续他们当年做不到的东西,就是要反官倒、反贪腐与开放言论自由等等这些议题,我们继续去争取,这样才是对得起他们。”

*闯关投案被捕乃小事*

泰历说,正因如此,他自去年便自发在学校、网上交友网站facebook与朋友圈子内联系其他人,一起组织起来关心中国社会,以行动实践自己的诺言。去年十二月圣诞期间,他与十多位年青人自发在中、港边界罗湖桥闯关,向中国政府投案,声言自己签署过零八宪章,最后被深圳公安拘捕。虽然其后获释,但对自己已经可能被列入黑名单,甚至在香港也会影响到日后仕途,泰历认为只是小事,并不介意。

*从外国地下音乐认识社会问题*
束着一根尾发的刘俊恩也是这次音乐会的参与者,并负责主音表演的角色。他也认同新一代九十后出生的香港年青人,应要融入社会,承担起促进社会进步的责任。刘俊恩解释,地下音乐使他更了解现实社会,在与其他朋友作曲与填词的过程中,大家辩论六四、商谈国家、香港的社会大事,将创作融入到现实当中。

刘俊恩说:“我以前习惯听外国的音乐,比如说PUNK那样,简单来说,是一些革命的音乐,是一些反建制的东西,在那里说,为何这群人会玩这些音乐,然后再查回当时的历史、社会的背景,才知道有这么多不公平及坏事出现,再想回现实的香港,我们也有这些问题存在。”

*香港九十后与政党割裂*

坐在刘俊恩身旁的另一位小伙子陈欢点头,表示认同观点。这位负责策划是次音乐会的九十后娓娓道出了他这一辈人的独特见解,说他们不认同泛民主派与中央妥协的抗争方式,早已与香港的政党割裂。陈欢说,社会上不同的人应用不同的技能与知识去行动,写文章的应大担批评,抗争的应去冲击建制,支联会更不应停留在喊平反六四口号的阶段。

陈欢说:“因为我想不仅是沉闷。其实沉闷与否也并不重要。我想要正视那群学生死去的理由。他们是为了什么而死?不是在这二十一年不停的因为他们死去,而去悼念他们的逝去。相反,要正视一点,就是他们为了什么而牺牲,我们是否应该继续去达成他们的遗愿呢?”

陈欢呼吁身边的朋友,应多关心中国,分析中国时事。他说,中国政府在一九八九年六四事件后,已学懂了如何精明地对付异议人士。

陈欢说:“六四对党中央是一个警号,而这警号使它学习到了教训。这不是一个正面的教训,不是觉得去打压异见份子是一个错误的行为。它学习了的教训,就是在这二十一年来,更加用一些黑暗或更狡猾的手法,去打压这些异见份子。”

*支联会:乐见六四活动多元化*

对于被年青一代埋怨六四周年烛光晚会了无新意,支联会常委陶君行并不显得介意。他说,六四烛光晚会是联合活动,让香港不同阶层、不同背景的人士聚集一起悼念。陶君行说,这群九十后用不同的方式悼念是好事,因为活动越多元化,才会吸引到不同社群关心六四。他说,留意到他们到罗湖桥投案闯关,更知道他们早些时候积极投入香港的反对兴建高速铁路运动。陶君行对这群九十后给予了正面的评价。

他说:“年青的一辈,关心政治的,香港近年来确实出现了一个可喜的现像。因为社会运动,是需要有创意的,是需要多元化的。年青人有他自己的一些想法。他们参与运动的形式与目标,若是清楚的话,其实对我们日后去延续这运动,有非常大的帮助。”

泰历、刘俊恩与陈欢三人在这个晚上各自分工,迎接着一百多名年青人的到来。从现场布置、测试音响,以至真正演出时,这群九十后青年都得到了他们的满足感,为香港今年六四二十一周年的活动,留下了自己的历史足迹。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glok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