笑談ECFA 朱敬一:顏清標比我厲害
2010-01-08 中國時報 【盧金足、朱立群、林志成/綜合報導】

 「現代人講多元,但多元可能只是千分之一,學問的大源頭,還是人本。」前中央研究院副院長朱敬一以「社會科學的邊界」為主題,為台中女中等四所高中上十五堂課。教育部則研擬計畫,預計民國一百年開始,每年遴選至少卅名優秀人文社會科學學子出國研修一年,由政府負責學費、生活費。

 這學期中研院院士朱敬一每周有一天放下中華經濟研究院董事長身分,變成酷樣的高中老師,一百八十名來自台中一中、台中女中、文華高中、彰化女中的學生和他展開激盪腦力的火花。

 學生問起,政府宣導ECFA沒解釋內容,造成很多誤解,政府應該怎麼解釋?他反問,政府不是要找顏清標來講,面對台灣複雜又草根性很強的環境,「顏清標比我厲害」。

 朱敬一提醒這些未來可能成為社會棟樑的明星高中學生,理性的分析有邊界,但數理分析並不能掌握人性,因為人都有歷史記憶。他舉例,財務分析在心理學家踏進這個領域後,了解人性能幫助你更了解財務學、投資學,有如自然科學跨入社會科學領域。

 最後一堂課 學生發問欲罷不能

 他也以莊子為例,老祖先的智慧就是現在說的「期望數學家」,台大商研所曾出一考古題,一隻猴子一天可獲七個果子,早上給三個、下午四個,和早上給四個、下午給三個有何不同?說不定猴子喜歡早上四個、下午三個,因為這也是一種借貸市場。猴子早上拿四個果子,比三個多一個,可以到銀行借貸,下午收回來就有利息;或因早晨空氣好,吃水果心情特別爽。

 「透過人文關懷,貫穿政治、法律、心理學,擴大到其他到社會。」朱敬一說,但他只教做人,不教做台灣人、中國人,要做什麼人自己決定。留給這些高中生自己去思考的空間。

 教育部研擬 年選人才出國培育

 教育部顧問、台大社會系教授陳東升則透露,教育部正研擬一項人文社會科學頂尖人才培育計畫,預計六月提出具體內容。初步鎖定美、歐、日為留學目的地,並動用海外學術人脈為台灣人文及社科學生搭橋。例如,去年從清大外語系退休的知名後殖民論述學者廖炳惠,已被加州大學聖地牙哥校區聘為講座教授,教育部請他協助推動計畫。


學子興奮:意猶未盡 開闢新視野
2010-01-08 中國時報 【盧金足/台中報導】

 當中研院院士遇到高中生,怎麼上這堂課?台中女中學生佘書平說,以前都埋首功課,上了朱敬一院士的課,眼界大開,現在會關心政治和社會問題。台中一中老師黃有鈺強調,每周一次三小時的課,親炙大師學識和智慧,帶學生來上課是難得的充電機會。

 台中一中學生張佾齊說,剛開始覺得,老師講的可能會很高深,沒想到深入淺出,開闢新視野。高一生王邵白表示,他更堅定讀社會組可以服務世人的理想,希望考上第一志願台大法律系。

 台中女中學生劉立心對上十五堂課,覺得太意猶未盡了,老師從心理學、進化論到ECFA、陸資來台投資,甚至還有學生提出擔心陸生來台就讀,以大陸仿冒的山寨版這麼猖獗,以後會不會出現台灣學歷的山寨版?老師幽默又精闢的見解,讓課堂上笑聲連連。

 還有彰化女中學生陳約靜把握最後一堂課,問起投票率高低和民主與否有關嗎?也有學生關心ECFA簽下去,會不會造成失業率增加?有人追問江陳會為何簽署文件三缺一?學生「大哉問」後,課後還擠滿講台,請老師簽名、合照,變成朱敬一的小粉絲。



培育人文社科人才 朱自喻播種者
2010-01-08 中國時報 【朱立群/台北報導】

 朱敬一是第一位走進高中校園,用深入淺出的方式,引導剛從國中畢業的學子走入人文與社會科學世界的中研院院士,他自比為「播種者」,期待十幾年後可以驚喜看到這些坐在台下的學生在相關領域開花、結果。

 這些學生主要來自建中、北一女、中山女中、台中女中、台南女中、雄中、雄女等明星高中人文社會科學實驗班,是教育部實施「人文及社會科學人才培育計畫」,希望啟發他們對相關知識的興趣,並為學界培育人才。

 過去三年,朱敬一在台北、高雄、台中各講課一個學期,每周三小時,由他親自編寫的教材去年集結成冊,分為《社會科學的源起及背景》、《法政經社的核心內容》,及《台灣社會的新世紀挑戰》三書。

 事實上,身為教育部七所重點大學通識教育評鑑的召集人,朱敬一表示,通識教育中最核心的課程就是「公民」,因此,理想的公民課程應該是社會運作的圓融貫穿,而不是如現有教材那樣,只是法、政、經等數個專業科目的無機組合,但在現有的升學壓力及限制下,公民課程無法全面更改,他只好選擇對少數高中學生做系統性的補充。

 朱敬一堅持必須教給學生社會科學的整體觀,而非被切割的專業;他以「主題」為綱、以學門為緯,每個議題都能從政治、經濟、心理、法律等面向切入,還原台灣社會的多元面貌。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glok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