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中國邁入「世博時代」
稼 韌
|
上海世博會在經濟賬上的得失倒在其次,經歷「世博效應」洗禮後的上海在「軟實力」方面的提升幅度才是最重要的。儘管世博會的交流是雙向的,但對於中國來說,讓本國人打開眼界,尋找和世界的差距,進一步提升自己,是舉辦世博會更為重要的目的,故被稱之為「又一次啟蒙」。 繼「無與倫比」的2008年北京奧運會之後,中國又邁入百年一遇的「世博時代」。2010年上海世博會希望從開幕之日起,在未來184天裡續寫北京奧運的榮光。 上海世博會5月1日正式開幕,至10月31日閉幕的184天時間裡,世博會將通過舉辦開閉幕式慶典,高峰論壇、國家館日、主題論壇、公眾論壇、文藝演出等2萬多場次活動,充分展示世界各國取得的城市文明的成果,努力達成「成功、精彩、難忘」的目標。 世博會續「舉全國之力」 在上海世博局的官方資料中,世博會被定位為「繼北京奧運會後中國舉辦的又一次世界盛會」。與京奧會不同的是,世博會在籌備過程中,隨世界經濟指數一起經歷了前所未有的跌宕。最終,全球金融海嘯潮退,世博會也守得雲開。2009年上半年世博會官方贊助商由僅25家,到年底迅速翻番。截至當前資料,已有逾240個國家和國際組織確認參展上海世博會,刷新世博會歷史上參展國和國際組織數量紀錄。 從國內看,上海世博會真正意義上由「舉全市之力」升格為「舉全國之力」是在最近半年。2009年7月中旬,中共中央政治局九常委分別前往北京首都博物館參觀上海世博會主題展覽,籌辦上海世博會的政治氛圍自此空前濃烈。中國國家主席胡錦濤藉機強調要「舉全國之力,集世界智慧」辦好世博。 隨後,胡錦濤在2010年初考察上海世博局期間罕見地在滬駐足了4天,提出「六個確保」,並把「舉全國之力」進一步闡述為,「舉辦世博會,不僅是上海的大事,也是全國的大事;辦好世博會,不僅是上海的責任,也是全國的責任。」這大大提振了上海士氣,並成為世博衝刺階段的總指引。 評論人士說,各種政策訊號表明,中國政府把上海世博等同北京奧運,以奧運思維運作世博,複製京奧會的成功。官方對上海世博的定位也很明確,對外要做到「三個展示」,即展示中華民族5千年燦爛文明、展示新中國60年特別是改革開放30多年輝煌成就、展示中國各族人民為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目標而團結奮鬥的精神風貌。 與京奧會不同的是,上海世博會的政治色彩相對更淡,其多文化對話的要求更強。而另一方面,世博會又不像奧運會一樣有嚴格的國際組織規定和可量化的評價標準可循,因此各項工作實際操作彈性較大,這對於十分重視外界評價和體系內認同的上海主辦者來說,是一項巨大挑戰。在距離上海世博會開幕還有不到50天的時候,上海市委書記俞正聲要求各區縣的領導負責人「不講條件、不計得失、不遺餘力地做好各項保障工作」。說明上海既有雄心,更有壓力。 複製京奧會人文細節 在富有中國特色的「迎世博」全民動員行動中,政府的許多組織行為實則多是以京奧會為範本。 首先是規模龐大的志願者群體。上海世博會的志願者囊括該市53所高校大學生群體。北京奧運會賽場內志願者人數是7萬,世博會園區內的志願者規模將超過這一數字。為服務世博,一些上海重點高校的本科生教學工作甚至專門作出調整,例如傳媒和外語等專業,不少學生被安排在特殊志願崗位,為世博會提供1-3個月的服務,因此相關學院相應調整了各自的教學計劃。 園區外的志願者數目更為驚人。以距世博園10公里的普陀區為例,就有至少3.5萬名各類「世博平安志願者」,覆蓋了該區的各個行業、街道和社區。其服務事項幾乎無所不包,治安巡邏、看家護園、鄰里守望,對公交網站進行駐點守護,解決民事糾紛,開展安全檢查,協助公安部門維護社會治安,以及勸阻不文明行為等。 在北京奧運會時,政府曾以一整年時間實行「北京人文奧運行動」,培養市民在社會、賽場、涉外等六大項基本禮儀的認知訓練,還煞費苦心地讓市民重新學習如何使用筷子,將之編入禮儀三字經「手中筷,別指人,勿敲桌,別擊碗」等。 上海則重複了這一做法。184天內上海市民在衣食住行各方面的文明要求,在「文明觀博200問」中都有所羅列。從參觀世博園區時應注意保持口腔清潔、定期修剪指甲,到「腳上起泡怎樣應對」,從在世博會正式場合飲用咖啡時「不要用咖啡匙舀起品嚐」,到與法國人交談「對政治、金錢、價格等話題應予以迴避」等,可謂事無巨細。 市民對政府的好意並非全部領情。例如上海市為讓市民學英語想出不少招數,包括在學習讀物上以漢語發音標注英語發音。《盧灣區迎世博雙語指南》就採取這一方式,把「good morning」注音為「古的貓寧」,「i am sorry」注為「俺麼搔瑞」。有關負責人解釋說,此舉是普及英語權宜之計,這引來外界對世博英語「形象工程」批評。此外,關於是否禁止市民在世博期間「穿睡衣睡褲」上街,也曾引起官民口水戰,最後組織方不得不出面澄清:只是建議,並非禁令。 這些也許說明,經濟的富裕並不足以給中國最發達的城市以自信,要贏得外界尊重,最主要的還是城市的人文內核。 安保規格堪比奧運會 胡錦濤在上海考察時提出,「確保安保工作萬無一失」。更早之前,中共中央政法委書記周永康在滬強調,「安全是上海世博會成功的第一要素」。在安保方面,不僅上海市如弦在繃,其周邊城市也都備感壓力。蘇州明確表示,世博安保是該市「目前各方面的重中之重」。安徽省則稱,「把世博安保作為今年政法綜治工作重要政治任務」。 官方估計,上海世博會將接待超過7000萬遊客,這一數字被認為可能有所低估。相比奧運安保,世博安保將面臨更多困難和挑戰。後者的會期是前者的10倍,需要更加日常、持續的安保系統,絲毫不能鬆懈。許多象顯示,世博安保級別將不遜於2008年北京奧運水平。 今年3月17日,作為上海乃至全國最繁忙的海港口岸之一,吳淞邊檢站舉行了世博安保誓師大會及贈槍儀式。據知這是上海邊檢部門自1998年轉制以來,首次對所有海港邊檢站執行船舶監護任務的民警實行配槍執勤,目的是「確保世博期間口岸的絕對安全」。 在更早之前的2009年底,5000名提前入伍新兵在武警上海總隊訓練,這批新兵經國務院、中央軍委特批提前入伍,其中多數會使用上海本地方言,有的掌握多門外語。經過半年嚴格訓練後,這些新兵將成為2010年上海世博會安保的主力軍。 上海世博會的安保同樣體現了「舉全國之力」。4月2日,距離上海1500公里的西安市派出240名保安啟程到上海執行歷時8個月的世博會場館外安保工作,此前,西安已派出60人執行世博館內安保任務。據知,這300人是從西安2萬名安保人員中挑選出的,除常規培訓外,特別對其「加強了反恐、防範技能的培訓」。 更大的安保網絡也已形成,即由環滬六省一市參與的「環滬護城河」世博安保協作機制。繼上海之後,浙江世博安保總指揮部在今年3月下旬宣布啟用。據透露,浙江世博安保總指揮部是參照奧運安保河北指揮部而建的,「規模和功能都與之不相上下」。相關水陸各個卡點情況都被即時監控,曾去指揮部現場了解情況的人形容說,監控畫面上「連頭髮絲都能看清楚」。浙江省公安廳還有進一步消息稱,4月15日啟用更高一級的「環滬護城河」安保工作,所有入滬車輛和船隻將實行「逢車必查、逢船必查」。面對世博安保大考,上海市政法委書記吳志明表態說,上海將力爭做到「大事小事都不出」。 最終為上海世博安保工作判卷的依據是「四個堅決防止」和「四個確保」的總體要求:堅決防止發生暴力恐怖事件,堅決防止發生嚴重影響政治穩定的重大事件,堅決防止發生重大人員傷亡的惡性事件和重大事故,堅決防止發生規模型、群眾性的社會安全事件;確保警衛對象和其他重要貴賓絕對安全,確保運營期間城市交通安全保障井然有序,確保上海世博會園區各項運營活動安全有序,確保運營期間全市社會保持平穩。 「世博外交」別開生面 今年「兩會」上,中國外交部長楊潔篪首次透露中國2010年將把「世博外交」作為外交工作重點。兩週後,楊潔篪又在「中國發展高層論壇」2010年會上再次強調了這一點。世博會期間,將有近百位外國政要蒞臨上海,這也將是繼2008年的奧運外交、2009年的金融外交之後,中國又一個向世界展示自己的平台。 2008年北京奧運會開幕式時有106名各國政要出席,包括美國總統布殊、俄羅斯總理普京、日本首相福田康夫等81名元首級領導人,創歷屆之最。在開幕式前後,中國主要領導人在5天內,先後與這些國家領導人分別進行了70多場會面,這些活動提升了中國在國際政治舞台的形象,並取得了預期的外交成果。 世博會時間周期更長、參與人數更多。截至今年3月為止,已有190多個國家、50多個國際組織報名參展,將舉行188場國家館日,39個國際組織的榮譽日活動。 對於中國來說,世博會提供了一個與外界深度互動的機會,這也是中國外長所說的,「我們希望外界能夠了解中國的獨特性和真實國情。我們更希望一些人能夠拋棄他們的有色眼鏡和思維定式,特別是意識形態方面的偏見。」 世博會確實可以體現某些微妙的外交關係。以中美關係為例,在上海世博會正式確認參展最後期限兩個多月之後,也就是2009年7月,美國才正式簽約參展上海世博會。美聯社對此評論說,世博會提供了一個開展文化外交的機會,美國希望通過世博會減少中方對它不信任。在此之前,中美關係因對台軍售、谷歌和達賴喇嘛等事件而趨於緊張,美國參加世博會被美國官方寄望「成為中美關係上的一個亮點」。 另一方面,經過上海世博會執委會確認,中國將撥出1億美元專項資金援助120個發展中國家參展上海世博會,以實現「沒有一個國家由於貧窮被本屆世博會邊緣化」。中國相信自己作為最大的發展中國家舉辦世博會,會給世界上其他發展中國家帶來鼓舞。 更多國家決定參加上海世博會則是基於經貿方面的考量。包括芬蘭在內的一些國家公開表示,如果世博會在其他地方舉行,有關部門或許會重新評估參展的必要性,「但這是中國,亞洲最大的交易夥伴」。 世博會留給城市財富 與京奧會一樣,上海世博會的投入與產出一直為外界關注。將長久發揮功能的基礎設施建設和整體人文素養的提升被認為才是「世博效應」留給城市的真實財富。 根據上海官方公布的數字,上海世博園區的總投入為286億元人民幣。上海世博經濟研究院依據北京奧運會的「產出影響」計算模型,估算出上海世博會的「產出影響」將達到近800億元人民幣。 不過研究者認為經濟賬得失倒在其次,經歷「世博效應」洗禮後的上海在「軟實力」方面的提升幅度才是最重要的。儘管世博會的交流是雙向的,但對於中國來說,讓本國人打開眼界,尋找和世界的差距,進一步提升自己,是舉辦世博會更為重要的目的。有評論者將之形容為「又一次啟蒙」。 要借助世博提升「軟實力」或實現所謂「啟蒙」,首先要讓國人能真正參與和感受世博魅力。本屆世博會的主題應該說包涵了這一理想,「城市,讓生活更美好」,即是訴諸精神層面的一種價值取向。就如上海世博會執委會副主席周漢民所說的,「世博會就是一場嘉年華」,市民應「享受世博」。 但如何實現「讓生活更美好」,則需要城市管理者們的智慧和長遠眼界。內地知名作家韓寒曾就上海世博會發表主題演講說,「城市讓生活更糟糕」。而著名藝術家陳丹青也曾批評上海世博會中國館的設計缺乏文化味。這其實是在提醒中國說,不要有「萬國來朝」的盛世幻覺,更不能忽略被城市疾馳車輪聲下掩蓋的種種問題。 日本撰稿人吉井忍不久前以大阪世博會為例說,「希望中國不走日本的老路」。大阪世博會是日本經濟高速成長的圖騰。1964年東京奧運會的熱度尚未退去,1970年的世博會又讓舉國若狂。「全球第二大經濟體」、「最大的美國國債持有人」、「可以說『不』的一流強國」……這些頭銜在世博會後逐一降臨日本。在這股發展狂潮中,也慢慢湧動起熱衷投機、崇尚奢侈、鄙夷傳統的暗流,為日後的房產泡沫、貧富分化、低生育率等問題埋下了伏筆。曾讓日本小學生們無比憧憬的未來,最終變成了「失去的十年」。 中國人也應有這樣一種大歷史觀,當有一天回望上海世博會時,能對「是否幸福」這樣的問題作出肯定的回答。 |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