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無處可躲的中國人民的絕望心境,表明中國成長中被極度忽略的一環,無力做出社會關注的行為,否定個人的存在意義,這就像生產線上的每個零組件,在成形的產品面前,沒有任何一個零組件本身有價值......

 

台灣最擅長運用媒體的首富鴻海董事長郭台銘,在大陸的富士康也成了媒體聚焦的新寵兒,前日才公開燒香祈福,但是接連兩天都有員工跳樓身亡消息傳出。上海世博的光鮮亮麗吸引了台灣媒體的爭相採訪,朝野兩黨陸續表示務實正視中國,但在那個報喜不報憂的媒體箝制環境,藉著世博的光彩,背後經常被陰影籠罩的霧鎖中國呼之欲出。

在上海世博揭幕的同時是五一勞動節,中國領導人胡錦濤、總理溫家寶發表談話,要實現體面勞動的精神,世博是中國等待良久的國際盛會,很多人關注在經濟效益,也重視中國寄託它於外交,可惜的是這段時間並不是那麼完美,山西的礦場災變還在善後,青海地區又發生地震,而在開幕前夕幼兒園出現了殺害兒童的事件,尤其是最後一項,像是在中國各地仿效,接連發生類似事件,連總理都特別在媒體上公開談話對此事情表示關注,接續受到關注的就是連續員工跳樓身亡的富士康,世博的消息除了預計觀賞人數銳減一半之後,世博的光彩有些退潮了,反倒是這些社會事件佔據了中國的眼光。

中國的人口多,不管是成長還是崩潰,社會壓力都會比起其他的國家要承受的大許多。對中國抱持著樂觀看法的日本學者,認為解決問題的關鍵在於鄉村,例如中國許多有關於「下鄉」的方式,開拓新的市場,也縮小城鄉之間的差距。

這就是世博帶來的最大諷刺:一個以城市幸福為主題的盛會,卻是站在許多對城市的破壞上。世博突顯出了城市化程度的問題,城市化程度高不見得是好事,帶來更多犧牲與價值的扭曲,與被迫選擇,我們常捫心自問,為了將來要有更長遠的打算,現下的犧牲不算什麼?但是這句話在這個時代早就已經不斷被濫用,變成一種虛假的道德正確。這是興盛中的中國必須要去仔細體會的價值,也包含任何想要在經濟成長上不顧一切的奮鬥的領導者,都必須要慎思的。因為中國總結那段時間發生的諸多社會暴力事件,認為這一切與經濟發展之下,造成結構性的人性扭曲,當然這也包含政治文化上的閉塞風氣,跟政府獨行的作風,這在經濟發展快速的同時,那些沒有因此獲利的底下階層,他們根本不可能用正面的眼光來看待這個情況。

上海世博的開幕,有部分居住於上海的居民選擇離開當地,因為那段展覽期間將會是生活上的最大惡夢,當然不管在準備的八年內,遭遇到的政府強迫拆遷,也包含在這段期間進駐的外國賓客跟國人將擠進這個原本就擁擠的城市。這在有展覽的城市格外突出,但是在其他具有競爭力的城市也同樣面臨這些問題,這之間所包含的問題是:這些大規模的流動與特定的人類活動,會帶給原本平衡的生活形態多大的轉變與衝擊,尤其在人口眾多的中國,他所要面對的社會問題會是被放大到多少倍。

這些情況將會因為海外企業的進駐而強化,你不能期待這些來賺錢的海外企業還得替你考慮到永續經營跟社會責任的問題,而通常為了招攬外資進駐,通常也得犧牲本國居民的權益來達成,可能是更低的工資,可能是更優惠的租稅環境,可能是更被破壞的環境,但是承受的不會是政府或企業,而是住在當地的居民,或者在這波外來企業移植的影響下,受到衝擊的就業人口。他們絕對沒有能力要求必須受到保護,尤其在一個沒有自由發聲的社會裡,他們也沒有能力或受到補助的情況下轉型,這除了讓社會上某些工作型態的萎縮消失,也讓這些人成了無法解套、說服自己適應環境的社會沈痾。他們只有透過對社會的報復來表達自己的吶喊。

富士康跟殺幼童的事情反映了無處可躲的中國人民的絕望心境,也表明了在中國強勁成長的過程中被極度忽略的一環,很多人認為他們選擇像沒有還手能力的幼童下手是因為已經無力對社會做出可被關注的行為,個人的存在意義完全被否定,這就像那條在生產線上的每個零組件,在成形的產品面前,沒有任何一個零組件本身的存在是有價值的,很難想像,當他們面對自己微薄的薪資,對照企業的豐厚資本,心情如何可見一斑。但是這些心情在不斷求發展的政府與企業眼中,根本不值一哂,我們可以看到很多明顯分別貧富的經濟活動不斷出現,這只會讓人根本遠遠感受到平等自由的空洞與疏遠,只有透過現實、偏激的行為來表明拉近彼此的身份差距,而往往這些行為通常是非理性與非法。

這些事情可能在台灣上演嗎?也許台灣的媒體自由舒緩了部分的社會情緒,所以才不會發生類似中國那樣慘絕人寰的社會事件,但是這樣的情緒只是被壓抑與緩慢疏導,且只能待在一個封閉、停滯的環境中,如果變動,這些情緒恐怕也不是媒體抒發抒發就可以解決,畢竟當自己社會內部的問題不解決,不瞭解,只想求外國的月亮做為靈丹妙藥,只是放大跟複雜化問題,也許在時間上會慢慢步入正常,但是過程將會痛苦非凡。

沒有一個不透過自己內部體制的正常與強化,並能在環境保護跟社會福利體系間達成平衡下的國家,在面對國際開放的過程中不會遭受衝擊,更何況國內本身的狀況就是透過不斷偏頗於某一產業跟發展時,本來就是一種依賴,這只會讓國家在國際上的靈活度變得更低,同時在面對國際因素的影響都只能處於被動,甚至強化原本在國內的矛盾,如果在這個時候還是想把解答放在大環境裡,想不斷透過與外的緊密結合,終將帶來更大的複雜跟麻煩。

中國正在經歷,台灣呢?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gloky 的頭像
    gloky

    葛洛奇

    glok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