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年的國會非常熱鬧,政府展現魄力的通過諸多法案,但是民間的動能也不亞於國會,無殼蝸牛的再現,ECFA公投的熱烈響應,民間督保聯盟、稅改聯盟、廢死聯盟在台灣社會投下的震撼並不亞於這些在國會裡頭通過的法案......

 

政府總算揚眉吐氣了,今年不只是兩岸關係露出關鍵的曙光,也通過產創條例跟地制法修正案,政府展現難得一見的強勢魄力,台灣成了國際上最具競爭力的投資場所,儘管國內輿情反應兩極,但是在五二0前夕,國際上又送到了一份賀禮,瑞士洛桑管理學院把台灣的世界競爭力提升到第八,是台灣有史以來進步幅度最大,政府也樂的表示這段時間的政府多項政策方向終於獲得肯定,大有沈冤得雪的感慨。

這樣的感慨果真其來有自,因為這個大幅度的攀升,與其說是進步神速,不如說是止跌回穩,因為去年的評比實在是慘不忍睹,台灣重挫了十名,排名二十三,連瑞士學院都表示悲觀,認為這樣的排名短期內不可能改變,政府連忙跳出來滅火,認為這次的排名低落其實來自於金融風暴所造成的全球性蕭條,也就是民眾聽了火冒三丈的「大環境問題」。時至今日,所有當年馬政府保證的全面跳票,依舊亮眼。

解決經濟上的問題,馬政府有了大動作,展開更具影響力的兩岸關係的推動,並公開與在野黨主席辯論,透過電視宣傳這種作法是台灣經濟活路的必經之路,朝野雙方都立足於國際,但是馬總統更認為影響世界經濟榮衰的關鍵就在於中國,並非因為台灣非中國不可,而是在台灣過去的八年封閉中,世界與中國的等號變的更加清晰,而現在台灣想要走向世界,迎合潮流,就必須正視中國這個關鍵。

其實看到這次的評比報導,台灣得利於政府效能與企業效能兩方面,但是這與台灣天生獨厚企業,給予充分發展的相關條件,企業效能能夠在國際上成就非凡自然不是什麼值得驚訝的事,相反的對於台灣的政府效能的大幅度抬升,對於民主國家與國內的政治氣氛來說,其實更應該被審慎評估,並不應該完全樂觀的看待。

學者曾經指出中國並不應該納入評比的原因,在於其政府效能是用犧牲人權自由做為代價,並認為如果台灣的政府效能也因此提高並不是什麼值得稱道的事。今日的評比也明白讚許的政府效能,但是在國內大眾並不會同意肯定我們政府如國際上所認定,看到了政府的確逐漸展現魄力,但也應該擔心是不是在更多應該被審議、被監督的部分大打了折扣。馬總統是台灣民主化以來最具有權力的總統,同時掌有行政與國會的權力,他可以大力譴責在野黨的暴力或蓄意杯葛,但是除了這種癱瘓議事的方式,其實真正要透過體制內的方式達到意見充分表達恐怕也不容易,這是台灣制度上一條鞭的缺失,但是無獨有偶的創造了這個超效能的政府,在國際上被讚許,但是換來的是民意的犧牲,這樣的讚許對國人有多大意義?

同時報告指出這次抬升主要是因為亞洲經濟的復甦所致,同時間的美、歐各地則仍低靡不振,現今的歐債風波更加重了負面的影響。而在去年台灣因為國際金融風暴的影響下,暴跌了十名,此次「反應了過去一年來全球經濟增長、國際匯率以及金融資產大幅變動。而各國競爭力則顯現在應對國際經濟局勢巨變下,控制損害,以及提升競爭效率的能力。」美歐地區仍舊深陷在金融壞帳的問題深淵,這其實對於全球經濟連動帶來的負面效應將會持續擴大,而中國為首的亞洲能夠逆勢成長,其實更體現出了區域化較全球化的情況更顯著,台灣在這次評比中顯見抵禦能力的強盛的意涵則在於我們已經逐步減低了國際其他區域對我們影響,而集中於連結中國的成份增加,這或許已經是常識了,因為政府正用這樣的觀念來導引更密切的兩岸關係。

大動作的ECFA洽談引起國內廣泛的關注,不僅僅是主權受到威脅,來自民間反對的聲音與憂慮更在於經濟的磁吸效應,面對像中國這樣的大型經濟體,台灣出現兩種憂慮:其一,台灣有什麼本錢把它轉變成自己的腹地,其二,把台灣全面開放於這樣大型經濟體之中,台灣國內是否承受的住,問題逐漸浮現的國內經濟環境,尤其是就業率上,會不會因為更自由開放而加劇。這是何以政府始終不能說服在野黨的焦點模糊,他們一直認為台灣缺乏信心,並把這樣的信心缺乏歸咎於前政府的刻意鎖國,用意識型台蒙蔽台灣對自己實力的清楚認知。

但第二種疑慮在國內其實有逐漸升溫的趨勢,雙英辯的意義並不在於哪一方更能夠說服民眾,而在爭辯過程中不斷凸顯的問題,而這點是蔡英文在略顯笨拙的辯論過程中待給台灣民眾最大的刺激,人民會唾棄口水,但是人民其實更擔心的是政治人物少說了什麼?第二種疑慮在地制法修訂與產創條例過關是升溫的主要推手,因為衝突劇烈但過程快速通常讓人民願意用更多的時間去思考這些法案的得失,儘管綠委杯葛令人遺憾,但是法案的通過是不是建築在不顧慮犧牲的立場上則有待考量。

在此刻媒體的推波助攔也促使相關議題的能見度提高,國際重要政策的思考不應僅侷限於政府部門間,由執政者代替人民做出決定或壟斷發言權,相對的只有國內輿情的充分表達,才能使台灣人民不在毫無準備及認知的情況下,隨時接受國際情勢變動的波及。政府在處理國際情勢上為人詬病之處就在這裡,更何況是處理敏感的兩岸問題。當執政失利就怪罪大環境,但是與大環境打交道的時卻又獨攬在手,失去與人民的重要溝通,政府始終強調來自民間惡意的反對聲浪,但是這樣的指控其實是不負責任的表現。

這一年的國會非常熱鬧,政府展現魄力的通過諸多法案,但是民間的動能也不亞於國會,無殼蝸牛的再現,ECFA公投的熱烈響應,民間督保聯盟、稅改聯盟、廢死聯盟在台灣社會投下的震撼並不亞於這些在國會裡頭通過的法案,雙英辯的意義在於國內角度首次站在與國際、政府同等的地位被思考與辯論,我們可以打造有利國際貿易的環境的、可以創下世界最輕租稅負擔的美譽,但是破壞環境生態跟租稅極度不公的聲音也是來勢洶洶。張曉風等文人所組成的反對202兵工廠開發的文人團體,其形象對於社會上多半具有正面的效應,文人冷漠或進入政府作蛋頭官員本來就是最沒有意義的浪費。

這次民進黨主席的政見發表會,同樣打造出一個重視環保與民生的形象,四位提問人的背景與所提問題都讓這次政見發表會表現不同的氣氛,儘管候選人對這些問題的回答差強人意,或者避重就輕,還是選擇習慣性的黨務選舉、主權問題來逃避,都是對趨勢的忽視,台灣的問題不只在於鎖國與開放之間,還在於國際與國內間從未達到良好的平等,過去就是依靠外貿起家的國家性格,但是今日對外的經濟關係是不是還要處於代工已經引起關注,產業轉型不只是國際問題的討論,也同時涉及到國內問題的解決,這是往後政治領導人物都必須要正視的課題。

今日政府迷戀GDP的弊病已經昭然若揭,產創條例的設定也缺乏前瞻性與創新,不過是延續過去同類租稅優惠的延續。濕地開發的問題帶動對綠能產業的投入與發展,政府擬投入鉅資發展相關產業,但是投入資金並不能夠展現決心,如果只是站在補助的角度上來扶植相關產業,不過是複製過去的經驗,在台灣創造一批像現在總為人詬病不已的大型產業,這說明了綠能產業的經營觀念不僅是產業問題,更重要的是必須帶入對社會問題的思考。

因此今天看到這個來自國際上的評比消息,勢必要兼顧國內的情況。在這次評比的大幅度抬升,並不能藉此說明台灣的各項條件都已達到令人滿意的情況,畢竟還有很多社會上的疑慮有待消除,這都說明了國際評比儘管有其國際公信力,對於台灣在國際上的能見度與形象都是正面居多,但是如果因此罔顧了民間獨有的聲音,自然會是如虎添翼,政府此時此刻最令人擔心的就是會因此自滿,更不細膩審識自己的政策,變的更加一意孤行。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glok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