質疑者說:泡沫從房地產市場開始破滅

近期,海外質疑中國經濟走勢的言論再起,新的中國經濟“崩潰論”卷土重來

 

財經國家周刊報道 2010年初,當對衝基金經理詹姆斯‧查諾斯(James Chanos)發出“中國走向硬著陸”的言論時,他的聲音幾乎被淹沒在一片看好中國經濟走勢的預測當中。

 

在國家統計局511發布4月份經濟運行數據後,中國經濟過熱成為數家金融機構分析師的共識。

伴隨中國調控房地產措施的出臺,新的中國經濟“崩潰論”亦卷土重來。有“末日博士”之稱的投資者麥嘉華(Marc Faber)預言:“中國經濟將在接下來的9~12個月內出現硬著陸。”而查諾斯更是早在2009年底就開始探討如何從“中國的崩潰”中漁利了。

泡沫從房地產市場開始破滅

在查諾斯看來,中國大量投機資本涌入房地產板塊導致的問題,是“迪拜問題的1000倍,甚至更糟”。

哈佛大學經濟學教授肯尼斯‧羅格夫(Kenneth Rogoff)則在今年2月預測,中國泡沫將從房地產市場開始破滅。

針對樓市的狂熱局面,中國政府出臺了一係列抑制措施。對于措施能否奏效,曾任教于美國哥倫比亞大學商學院的邁克爾‧佩蒂斯(Michael Pettis)教授認為,中國房產泡沫和資產泡沫的根源症結,在于過剩的流動性、飛漲的信貸數額和過低的金融成本。因此,“打擊房產投機的手段並不能解決根本問題。政府或許可以把投機熱潮從房產市場趕出去,但無法消滅它。它只會轉移到別的地方去。”

瑞士信貸經濟學家陶冬預計,通脹將成為今年下半年中國最大的擔憂,因為“中國幾乎所有的東西都在上漲,從工資到糧食和蔬菜價格。”加拿大皇家銀行(RBC)駐香港策略師布賴恩"傑克遜(Brian Jackson)認為,房地產市場和銀行信貸是經濟過熱最突出的領域。

信貸過剩導致國內消費不足

“信貸吹起的中國泡沫將在十年內造成一場區域性衰退。”羅格夫認為,中國為了應對金融危機採取的措施增加了其泡沫風險。

20103月,花旗銀行曾警告說,4萬億刺激政策催生的地方融資平臺不良貸款規模,可能會在2011年膨脹到2.4萬億元。

美國戰略預測公司的首席分析師彼得‧蔡漢(Peter Zeihan)分析說,“經濟衰退時期,中國增發了兩倍的貸款以維持經濟活動,全年新增貸款對GDP增長貢獻三分之一。這種規模的貸款產生大量壞賬”。

有觀點指出,中國十年前出現的巨額不良信貸並未帶來嚴重的不良後果,本輪信貸也能夠如此。但邁克爾‧佩蒂斯駁斥道:“中國為其銀行危機付出了很高的代價,雖然並非以銀行係統崩潰的形式出現。”

他認為,中國央行較低的借款利率減緩了不良信貸的堆積速率。同時,央行擴大了借款利率和存款利率之間的差距,從而增加銀行收益,使得中國的家庭被迫為壞賬買單,消費增長被嚴重抑制。中國內需的不足一度為旺盛的外部需求所掩蓋,但金融危機後外需迅速減少,中國經濟的不平衡就凸顯出來。

佩蒂斯認為,如果再次出現不良信貸和政府債務高峰,巨額的不良信貸會進一步抑制消費增長,終究“帶來持續多年的、低于正常水平的增長,如同近20年來的日本一樣”。

打壓投機的兩難選擇

對于如何終結當前的投機熱潮,邁克爾‧佩蒂斯提出了兩種途徑——提高利率和降低流動性。但他同時認為,這兩種選擇都頗為棘手。

他分析,若升高利率到足以抑制投機的程度,一方面會令貸款者無法承受,另一方面也會影響高度依賴投資的中國經濟的增速。同時,大幅提高利率之後,中國將很難真正實現人民幣升值;而人民幣不升值,又會給中國帶來更多的外貿摩擦,甚至帶來貿易戰的風險,而中國無法承受這樣的後果。

佩蒂斯同時認為,只要中國堅持控制匯率,貿易順差就會不斷帶來更多外匯儲備,從而使央行很難有效控制國內貨幣供給。而另一種武器——借貸限額,也會影響依賴投資的中國經濟。

邁克爾‧佩蒂斯認為,當政府調控帶來的市場恐慌逐漸消散時,市場也許會在一段時期內保持穩定,隨後會再次爬高。但他擔心,盡管人們目前關注抑制經濟過熱,但也許很快就會轉而擔心經濟低迷,而那又將引起新一輪的、終將導致過熱的舉措。(馬若斌 欒力夫)

外電:中國正失去全球最佳投資市場地位

【人民報消息】美國彭博新聞社(Bloomberg News)一月份的全球投資者調研,顯示了一個很有意思的轉變:投資者對美國經濟復甦信心增強,但對中國經濟風險的顧慮卻迅速上升,這意謂日益嚴重的泡沫使得中國正在失去全球最佳投資市場的地位。

美經濟穩定上行 投資人樂觀

根據這次調查結果,受訪者中有三分之二對美國經濟持樂態度,30%的投資者將美國列為最佳投資機會市場。與去年相比,投資者對美國經濟表達樂觀的比率已明顯提升。認為“經濟正在穩定上行”的人數是半年前調查的一倍,並且“經濟正在往好的方向轉變”已成為普遍共識。

調查者預期美國股市接下來繼續走高,42%的受訪者預計未來半年標準普爾股指將上升。

達拉斯富國銀行(Wells Fargo)衍生性商品銷售分析師比安蒂(Drew Beatty)向彭博新聞表示:“美國消費者的信心正在恢復,就這一點,現在經濟回覆到過去十年的增長速度應該沒有問題。”

中國經濟下滑風險全球最高

62%的受訪者認為中國經濟存有泡沫,將中國視為最佳投資區域的已從去年10月的44%劇縮至約33%,有30%的受訪者表示中國經濟下滑風險為全球最高。

雅典Epic投資公司市場研究部負責人安格拉吉斯(Alcibiades Angelakis)在接受採訪時表示:“目前中國存貨生產和增長的速度不可能持續很長時間,我們擔心今年下半年經濟增長就要減緩。”

紐約Kynikos避險基金創辦人“空頭大師”查諾斯(James Chanos)最先預言2001年安然公司(Enron)倒閉的投資者之一。他指稱目前中國的經濟泡沫為杜拜(Dubai)的一千倍,甚或更糟。”

去年中國銀行貸款增額創下史上最高記錄,今年以來中共當局接連下令銀行收緊信貸,及兩度調升存款準備率,代表中共當局先前宣示寬鬆政策的不確定升高,也已激起全球市場對中國經濟增長可能放緩的憂慮。

彭博新聞社的全球投資者調查,每三個月進行一次,此次隨機選取837名彭博新聞的訂閱用戶進行調查,其中包括巿場、金融和經濟領域決策者的聲音。

“中國崩潰論”再次浮出水面,學者批“言過其實”

主動擠泡沫不會導致“崩潰”

在中國打出房地產調控政策“組合拳”後,股市出現了激烈的調整,一個多月來滬指下挫幅度已超過15%%,而此時“中國崩潰論”再次浮出水面。

有“末日博士”之稱的國際投資咨詢師麥嘉華上周表示,中國股市和大宗商品價格的下滑表明,中國的房地產泡沫即將破滅;並進一步預言,中國經濟增長將在近期顯著放慢,並可能在9-12個月內崩潰。

與此同時,不少外資大行經濟學家近期紛紛表示,隨著刺激性政策的效果逐漸消失以及中國採取措施遏制房地產投機和其它過熱現象,本周開始公布的經濟數據或許將顯示中國的增長勢頭已開始見頂。

昨日,新華社刊發時評回應稱,中國經濟“崩潰論”言過其實。宏調政策收緊以及樓市價格的下跌,真會導致經濟低迷和金融風險?南方日報記者從上市公司數據、國內著名學者和投資界權威聲音等多個角度,來尋找真相。(記者賈肖明)

“擠樓市泡沫”並不是洪水猛獸

“中國崩潰論”的最主要理論依據是中國存在資產泡沫,這是事實,但是並不能推導出樓市泡沫的破裂將對中國經濟造成巨大的傷害,中國政府已經做好了準備。

在4月17日發布的《國務院關于堅決遏制部分城市房價過快上漲的通知》中,鮮明地提到“住房問題關係到國計民生,既是經濟問題,更是影響社會穩定的重要民生問題。……各地區、各有關部門必須充分認識房價過快上漲的危害性……”

公開數據顯示,2009年中國房地產相關信貸已佔貸款增量和整個貸款余額的20%左右,接近日本泡沫經濟破滅前的25%,房地產投資已佔固定資產投資總額的20%。再不出手調整,樓市泡沫將更加尾大不掉。

樓市泡沫破裂的副作用是難免的。房地產業是中國鋼鐵下遊最大的消費行業,其走勢還關聯著多個產業的發展。家電、機械、汽車等均與房地產有較高的連帶效應。房地產在當前經濟中地位重要,政府擠壓樓市泡沫,難免將對股市和經濟產生一定影響。

中國鋼鐵工業協會的數據顯示,去年中國產鋼5.6億噸,其中36.1%流向了房屋工程行業。樓市調控聲一起,今年一路上升的鋼價開始掉頭向下,到4月底主要鋼價格跌幅達數百元,鋼鐵股也節節下跌。

但這並非意味著不可控。安信證券曾經做過一項專項研究,中國樓市泡沫破裂對于只會影響經濟增長2個百分點。中歐國際工商學院經濟學與金融學教授許斌表示,“中國1季度GDP增長率高達11.9%%,但全年的經濟增長目標僅為8%,這表明政府已提前預計了緊縮政策對後幾個季度經濟增長的影響。”他認為,中央政府已經預計到調控政策對GDP的影響,並不會讓這些調控政策失控。

中國經濟體制改革研究會副會長、國民經濟研究所所長樊綱上周末在廣州表示,按照目前的趨勢,到明年中國經濟就進入一個新的高速增長期,目前要擔心的不是低迷而是過度繁榮。

財報數據顯示經濟依然增長強勁

雖然近期股市調整劇烈,但是年報和一季報數據顯示,中國企業的增長依然處于快車道當中,“崩潰論”無疑是杯弓蛇影。

根據Wind資訊統計,滬深兩市共有1837家公司(包括新上市公司)披露年報。共實現營業收入123231.39億元,同比增長2.62%;實現凈利潤10847.90億元,同比增長25.23%,這是上市公司凈利潤首次突破萬億元。同時,這1837家公司在2010年第一季度共實現凈利潤3450.47億元。剔除不可比因素後,1759家公司合計實現凈利潤3399.22億元,同比增長63.53%,環比增長23.46%。

截至2010年5月4日,滬深兩市已有583家上市公司對今年上半年業績進行了預告。其中有272家預增,73家預盈,20家公司連續三個季度增長,報喜公司佔業績預告公司的六成。此外還有98家預計業績持平,83家預虧,44家預降,7家減虧,5家預警,1家減降。

從統計數據可以看出,經歷了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後,滬深A股上市公司在2009年順利實現“V”型反轉,年報同比增長幅度超過25%,而凈利潤則創下新高,同時,2010年一季報的同比、環比大增則顯示出上市公司觸底反彈後仍維持高增長性。

中國“崩潰論”是老調重彈

實際上,中國經濟“崩潰論”並不是什麼新鮮的話題,有不少海外經濟學家一直唱衰中國經濟和金融市場。

在之前一個論壇上,湘財證券首席經濟學家李康說,“在2003到2004年期間,中國國有銀行的壞賬率比較高,很多人就曾依此預言中國銀行業崩潰,並帶動中國經濟崩潰,7年過去了,當初那些預言家哪裏去了呢?”。他還諷刺境外經濟學家稱,“有位經濟學家成功預測了1929年美國經濟大崩盤,但他1920年就開始預測說美國經濟要崩潰,到1929年終于準確了。

盡管樓市和與之密切的銀行、鋼鐵、家電等上市公司股價出現了劇烈調整,但與之對應的是,醫藥、高科技、低碳經濟等行業的股價今年來走勢良好。

著名市場人士、深圳市武當資產管理有限公司總經理田榮華認為,每次金融危機和經濟危機之後,總有先導性行業冒出來引領經濟走出低谷,成為新的增長極。

樊綱指出,目前中國的城市化率仍不到50%,城市化需求大,而企業平均利潤率較高,這意味著中國經濟有較高的彈性來應對國內外環境的變化。

■專家聲音

袁剛明(中國社科院經濟研究所研究員):

擠壓地產泡沫有助經濟重回平穩軌道

中國社科院經濟研究所研究員袁剛明昨日在接受南方日報記者採訪時表示,中國經濟存在一定幅度下調的可能性,這和累計多年的房地產泡沫有關,因此,經濟增速放緩的過程,其實也是中國經濟重新回到一個理性增長的過程。但袁堅決反對中國經濟行將崩潰的觀點,他表示,盡管房地產泡沫給中國經濟前景蒙上一層陰影,但政府出手及時,風險還是可控的。

袁剛明表示,2009年初經濟下滑,出現房地產下滑是很正常的,結果政府比救股市還要積極地救房地產,鼓勵房地產投資,鼓勵二套房銷售,降低稅率。用投資去刺激房地產市場,用虛假的房地產泡沫來支撐經濟,這是一個完全重大的失誤。房地產的投資佔到中國經濟的四分之一,顯然這並非一個正常的比率。

袁剛明稱,過去幾年GDP如此高的增長速度並不合理,經濟的這種上漲態勢是靠房地產支撐的,而中國的房地產業又存在泡沫,所以中國的整個經濟是泡沫經濟。他認為,當前,針對房地產行業的調控政策已經開始逐步顯效,由房地產業帶動的整個經濟的泡沫性上升趨勢開始有所調整。他對新的調控政策表示支持,認為通過積壓房地產行業的泡沫,將經濟增長速度控制在合理的范圍內是正確的選擇。南方日報記者胡劍龍

■市場反應

銀行體係可以抵禦樓市快速降溫

銀行和地產向來就是一條繩上的蚱蜢,對房地產的打擊,首當其衝會牽扯到銀行。

4月20日央行第一次公布的主要金融機構貸款投向數據顯示,一季度房地產貸款繼續增長,新增8457億元,季末月同比增長44.3%。其中,個人購房貸款新增5227億元,季末余額同比增長53.4%,比上年末上升10.3個百分點,房地產開發貸款新增3207億元,季末余額同比增長31.1%。

3月末主要金融機構房地產貸款余額同比增長44.3%,比上月末低0.6個百分點。2009年年報顯示,三大上市國有銀行的涉房貸款金額佔比在20%以上,興業銀行涉房貸款規模佔比更是達到30.64%。

此外,受到打壓房地產影響非常大的還有地方財政。這些房地產土地的收入為很多地方財政提供大部分的收入,資料顯示,在2009年全國9.59萬億元的新增貸款中,投向地方融資平臺的貸款佔比也為40%。這也意味著,地方融資平臺貸款大約為3.8萬億元。

從這個角度來看,樓市降溫對銀行的衝擊將是明顯的。但並不構成金融係統的係統性危機。

交通銀行首席經濟學家連平認為,我國個人按揭貸款業務首付比例相對較高,一般在20%-30%,而且目前又將二套房首付提高至五成。所以與國際相比,從首付比例的角度來講,銀行個人按揭貸款風險不大。

日前,各大銀行的壓力測試也證明了這一點。交通銀行副行長錢文揮表示,房地產價格下降30%,交通銀行開發貸款不良率將增加1.2%,個人按揭不良率提高0.9%。建設銀行在一季度業績交流會上就發布了壓力測試結果稱,房價下跌30%對建行不良貸款的影響“與交行大體相當,可能會略微樂觀一些”。民生銀行行長洪琦公開表示,房價下降40%也不會影響民生銀行資產質量。

據聚源數據統計,2010年一季度末,申萬分類的105家A股房地產企業持有的貨幣資金合計近1824億元,同比增長超過60%,創三年以來新高。這意味著,樓市調整將是緩慢,2008年房地產企業集體陷入流動性危機的局面也難以重演。

各銀行已經在關注房地產貸款潛在的風險。日前工行表示,要加強房地產行業風險管理,積極應對房地產市場的變化,開展市場調研和業務分析,完善房地產行業信貸政策。適當提高貸款準入標準,實施行業限額管理。繼續實行房地產客戶名單制管理,優化貸款投向等。

社評:查諾斯中國經濟崩潰論 危言思考

中評社北京1月14日電(評論員 譚小芬)自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經濟平均增長速度超過10%,中國在世界經濟格局中的地位迅速上升。目前中國已成為全球第三大經濟體、第二大貿易國和第一大外匯儲備國。在這次全球金融危機後,世界經濟哀鳴遍野,唯獨中國經濟一枝獨秀。在經歷短暫的下滑後,中國經濟迅速反彈,並率先走出經濟衰退,帶動澳大利亞等資源型國家的經濟復甦。

  然而,日前華爾街知名投資者詹姆斯.查諾斯(James S. Chanos)接受CNBC訪問時卻警告,在中國靚麗的增長數字背後,存在著嚴重過度借貸及資產泡沫問題,中國房地產市場好比是一千個杜拜加在一起,甚至更糟。他還指出,在過度的刺激政策下,中國的經濟增長難以持續,隱含崩潰危機。查諾斯言論一出,引發華爾街一番熱議。

  查諾斯認為,中國資產泡沫並非源於估價過高,而是由於過度信貸。全世界過度信貸最嚴重的地方就是中國。中國政府的刺激經濟計劃和銀行業的巨額借貸強行推高了市場信貸需求,隱含著又一波呆壞帳危機。此外,他還曾指出,中國生產大量產品,這些產品難以銷售,很多投資者只看到中國的經濟奇跡,卻沒有看到背後的問題和風險。

  查諾斯的崩潰論可能有些危言聳聽,但是其揭示的現象值得我們深入思考。2008年第四季度以來,在美國金融危機的影響下,中國經濟增長迅速下滑。為實現保增長的目標,中國政府推出了4萬億的財政刺激計劃,貨幣政策也由從緊轉為名義上的“適度寬鬆”而實際上卻是“過度寬鬆”,央行不斷下調存款準備金率和存貸款利率,引導金融機構擴大信貸投放,增加金融對經濟的支持力度。2009年中國銀行業投放的信貸約為9.5萬億,約為2008年信貸投放的兩倍,加上政府主導的刺激方案和十大產業振興計劃的推動,中國經濟迅速反彈。經濟增速從2009年第一季度的6.1%反彈第2季度至7.9%,第三季度進一步回升到8.9%,第四季度可能超過10%。

然而,在經濟下滑趨勢得到迅速扭轉的同時,中國製造業產能過剩的風險明顯上升。根據中國歐盟商會的最新報告,煉鋼業產能利用率為72%,鋁業67%,風力發電70%,水泥業78%,化工業80%,煉油業85%。與此同時,銀行信貸井噴式的增長和流動性的擴張,其效果更多表現在了資產價格上而不是完全用於投資和消費。大量貸款流入股票市場和房地產市場,增加了資產市場的杠杆率。2009年中國股市出現大幅上漲,深證成指和上證綜指分別累計上漲112.4%和79.98%。房地產市場也隱約出現泡沫,一些大中城市的房價已超過歷史最高水平。數據顯示,在截至去年11月的一年里,上海新房均價上漲了68%,北京上漲66%,深圳上漲51%。一旦房地產泡沫破滅,房地產行業的不良貸款激增,很可能引發經濟的系統性風險,成為未來中國經濟的不堪承受之重。

  在資產泡沫和產能過剩的情況下,中國銀行業是否又會迎來新一輪不良資產潮?過去的歷史經驗表明,在資產價格泡沫膨脹和以政府為主導的分配資金的過程中,90%的情況下可能會出現壞賬問題。在這一輪信貸擴張中,資金大量流向國有經濟體,而且相當一部分信貸資金拐彎抹角地進入了股市、樓市,助漲了資產價格泡沫,加劇了房地產行業的風險。銀行業可能醞釀著新一輪的不良資產上升,儘管從數字上看,銀行業的不良貸款額和不良貸款率仍是下降的,但這很可能是將貸款規模做大帶來的。因為不良貸款率是金融機構不良貸款餘額占總貸款餘額的比重,信貸大幅擴張必然助長總貸款餘額的迅速增大,也就意味著不良貸款率實際上很可能是靠做大分母而造成的一種假象,銀行業不良資產風險未必趨於下降。

  而且,地方政府在這一輪信貸狂潮中起到重要作用。受財政壓力和融資渠道的限制,地方政府龐大的投資計劃只能依賴銀行貸款。數據顯示,目前我國地方投融資平台超過3000家,其中70%左右投融資平台位於縣區一級,而且去年地方投融資平台負債迅速飆升,大約60-80%的信貸資金流向了各種類型的投融資平台。例如,東部某個發達地區的城建融資平台注册資金只有不到1個億,但是每年貸款建設規模都達到幾十億元,一旦這些項目收益率受損,未來償債能力不容樂觀。更何況地方政府的財政風險巨大,地方政府債務餘額在4萬億以上,相當於我國財政收入的80%,地方財政收入的175%,可見,地方政府的財政風險不容小覷。

  此外,這一輪信貸中占主導地位的是中長期貸款增長較快,中長期貸款餘額占金融機構全部貸款餘額的比重在50%以上,特別是國有商業銀行中長期貸款的比重更適合超過60%。由於中長期貸款期限更長,更多的集中在基礎設施和房地產領域,短期內不容易暴露,但是受政府政策和宏觀經濟波動的影響很大,不可避免地存在極大風險隱患。

美國哥倫比亞大學教授米什金將資產泡沫分為兩類:危險的“信貸繁榮泡沫”和純粹的“非理性繁榮泡沫”。其中,形成危險的“信貸繁榮泡沫”的關鍵是在資產價格上漲與信貸繁榮之間的相互促進,即信貸擴張推動資產價格上漲,使得企業抵押品價值上升和企業贏利預期增強,導致銀行貸款擴張,進而擴大貨幣供應總量,進一步推動資產價值的重估,從而形成資產價格上漲和銀行信貸擴張相互推動的格局。一旦房地產泡沫破滅,又將以同樣的機制使得貸款急劇收縮,加劇了房地產泡沫的破滅。上世紀日本和東南亞的泡沫就屬於這種類型。而純粹的非理性繁榮泡沫在泡沫破裂的時候不會造成金融體系失靈,其危害性要比第一類泡沫小得多,上世紀90年代末的科技股泡沫及1987年股災之前的資產價格泡沫就屬於這類資產價格泡沫。這類泡沫破裂不會使金融體系承受巨大壓力,也不會影響經濟的良好運行。

  中國目前資產價格的急劇上漲,伴隨著信貸快速擴張,很容易形成米什金教授稱之的“危險型的信貸繁榮泡沫”。到2008年底,中國國內住房抵押貸款餘額已超過3.5萬億元,還有近3萬億元的房地產開發貸款和土地開發貸款,與房地產直接相關的銀行資產高達6萬多億元,這還沒有包括許多小公司的抵押貸款。2009年大量的信貸資金進入房地產市場已是不爭的事實,央企在土地市場上製造出一個個“地王”就足以證明信貸資金進入樓市。如果任由資產泡沫繼續膨脹,最終將危害到實體經濟,20世紀90年代的日本就是最好的見證。

  上世紀80年代中期,日本由於害怕日元升值損害日本的出口和經濟增長採取了擴張性的貨幣政策。大量的資金推動日經指數在1989年底達到歷史最高的的38915點,比1983年時的12000多點上漲了近3倍,商業用地的全國平均低價比1980年時將近漲了1倍,而六大都市的地價更是上漲了近4倍。1990年日本的土地總值達到15萬億美元,比美國土地資產總值多4倍。日本天皇皇宮的土地(4平方公里)按當時的市價折算比整個加利福尼亞州都值錢。面對這樣的狀況,日本央行採取較為嚴厲的緊縮措施,導致資產泡沫的破裂,日經指數1990年下跌近四成,六大都市的商業地價在1991年達到歷史最高點後就一直下降,現在的地價只相當於高峰時的百分之幾,並且留下了3670億美元的壞賬。此後,日本經濟一蹶不振,20世紀90年代被稱為失去的十年。21世紀之後也是表現不佳,在全球金融危急之中又遭受重大打擊。資產泡沫的破裂,被認為是日本經濟衰落的重要原因。

靜觀當前中國的宏觀經濟環境,與上世紀80年代末的日本極其相似:持續的經濟增長、本國貨幣面臨升值壓力、外貿順差不斷擴大、貿易摩擦上升、資本快速流入、國際收支失衡加劇、外匯儲備激增、大規模外匯幹預、利率保持低位、流動性嚴重過剩、貨幣信貸持續擴張、股價和房價急劇上漲,同時還要面對擴大內需、推動混業經營、加速金融市場開放、推進經濟全球化的壓力,這些都恍若日本當年經歷的再現。

  中國經濟能否避免重蹈日本的覆轍,在經濟轉型之後仍然維持較快的增長?關鍵在於中國經濟金融政策的調控和經濟發展模式的轉變。應該看到,中國政府已經意識到天量信貸帶來的資產泡沫問題,也意識到中國經濟日益嚴重的內外失衡現象。近期中國央行已經出人意料地提高存款準備金率,收縮巨額流動性。可以預計,2010年的貨幣政策會中性偏緊,類似於2009年大幅度的貨幣、信貸供給將不太可能出現,資產市場也難以再現去年的繁榮,從而有利於抑制泡沫的擴大。同時,中國房地產市場還是存在基本面因素的支撐,如人口結構較為年輕、城市化進程的推進以及金融市場的發展,而且中國購房者的負債水平相對較低。

  為防範資產泡沫的膨脹與破裂傷害到實體經濟,中國政府已經開始重視金融風險,積極採取各種措施應對可能加劇的資產價格泡沫,如控制房地產投資和買房的杠杆比率、增加保證性住房建設、控制好貨幣供給量,盡可能的減少泡沫破滅後對金融和實體經濟的影響。同時,著手對實體經濟進行結構調整,包括城鄉結構調整、產業結構和投資主體的所有制結構調整,將財政資源投放於民生領域,改善中小企業的融資問題,增強中國經濟發展的內生性和自主性,避免中國經濟應驗查諾斯的“崩潰”預言。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glok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