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蔡英文不搞美麗島事件紀念活動說開去
四月十八日──《美麗島》軍法大審判三十周年紀念日,已經過去了整整十天。但過去二十多年來一直把「美麗島事件」視作為「黨外勢力奏響組黨的序曲」的民進黨,今年卻沒有任何絲毫要舉辦紀念活動的動靜。這與民進黨過去在屬於「美麗島世代」的江堅鵬、姚嘉文、黃信介、許信良、施明德、張俊宏、林義雄、謝長廷、陳水扁、蘇貞昌等人「當家」時,凡是逢遇與「美麗島事件」有關的周年紀念日時,都要大搞紀念活動,甚至還要重演當年「美麗島事件」發生當日,「黨外」人士在高雄街頭遊行示威的一幕的做法,大相庭徑。這究竟是因為民進黨現任主席蔡英文並非是屬於「美麗島世代」中人,對「美麗島事件」沒有甚麼「感覺」,因而「懶得」去搞紀念活動,還是蔡英文目前正面對必須在參選新北市長與爭取連任黨主席之間「二擇一」的困境而焦頭爛額,及需要集中精力應對「ECFA雙英辯」及撰擬「十年政綱」而無暇它顧,抑或是屬於民進黨「第三世代」的蔡英文,刻意要藉著「忘記」「美麗島事件」,來促成民進黨的「世代交替」以至是轉型改革?還真是值得好好研究一番。
發生在一九七九年十二月十日的「美麗島事件」,及於一九九零年三月十八日開始,並於一九九零年四月十八日進行宣判的「美麗島軍法大審」事件,不但為上世紀七十年代台灣地區的「黨外」活動寫下了悲慘的句號,及為八十年代的組黨活動開啟了激動的序幕,成為台灣民主運動中的一個重要分水嶺,而且對此後台灣地區的政局發展有著重要的影響,使得國民黨當局不得不逐漸放棄遷台以來一黨專政的路線以順應時勢,撤除已實行三十八年的戒嚴,解除「黨禁」、「報禁」,台灣社會因而得以實現更充足的民主、自由與人權,並且促使了後來李登輝政權的路線轉向,台灣主體論得以確立,在教育、文化、社會意識等方面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因此有評議說,「美麗島事件」為「黨外」勢力奏響了組黨的序曲。
實際上,「美麗島事件」對當時及此後台灣的政局有很大的影響,台灣政壇上許多民進黨人的名人,幾乎都曾不同程度地參與了「美麗島事件」。因此,「美麗島事件」成為民進黨的政治資本。雖然「美麗島事件」爆發時民進黨尚未成立,但由於民進黨內許多人都曾程度不同地參加過這次政治事件,故民進黨以此突顯自己在爭取民主、推動改革方面的功績,反襯出當時國民黨執政的專制統治。因「美麗島事件」而遭受軍法大審並被判刑的黃信介、施明德、林義雄、呂秀蓮、張俊雄、姚嘉文、陳菊,及為他們辯護的律師陳水扁、江鵬堅、尤清、謝長廷、蘇貞昌、張俊雄等人,除了陳水扁因「蓬萊島事件」而坐牢之外,基本上都是民進黨「創黨十八人」的成員。其中黃信介、施明德、呂秀蓮、張俊宏、姚嘉文、陳水扁、江鵬堅、謝長廷、蘇貞昌、張俊雄等人,還出任過黨主席。其他被判刑者,王拓、李明憲、邱垂貞、邱茂男、范巽綠、高俊明、張溫鷹、陳忠信、陳博文等,後來也成了民進黨的中堅分子。陳水扁、謝長廷還因在分別為黃信介、姚嘉文作辯護中,以其雄辯的口才、干練的作風而脫穎而出,成為民進黨的「一時瑜亮」,但也正因為兩人旗鼓相當,誰也不服誰,而在民進黨內懷有很深的「瑜亮情結」。
「美麗島事件」確是「黨外」人士的政治資本。在往後的選舉中,「黨外」人士只要披上「美麗島受刑人家屬」或「「美麗島辯護律師」的綬帶,就是最高票當選的保證。但如同「美麗島事件」在民進黨內部被視為政治資本一樣,「美麗島事件」在民進黨內部也會被利用作為黨內奪權的政治工具。在二零零四年「總統」大選時的陳水扁副手之爭中,呂秀蓮就曾利用「美麗島事件」來批評二十九名「反呂」「立委」,而在「反呂」「立委」中,也有人批評呂秀蓮是在「美麗島事件」中出賣最多同志的人。以至直到今日,社會上仍在討論因為在參與、規劃「美麗島事件」的人中,在遊行前已供出同志,而使當時的執政當局掌握全部名單。
然而,即使如此,「美麗島事件」仍是民進黨的「神主牌」。民進黨無論是仍在野時代,還是在執政時期,都會利用「美麗島事件」周年紀念日進行活動。或是舉辦研討會,或是集會,或是舉辦畫展等,以至是上街遊行。去年十二月十二日,正在為參加高雄市長黨內初選而與楊秋興爭得焦頭爛額的陳菊,就充分利用她是「美麗島軍法大審」中的八名主要被告之一的政治資本,運用自己高雄市現任市長的公權力,以高雄市政府的名義舉辦了「人權、正義、美麗島──『美麗島事件三十周年』紀念研討會」,為自己在綠營中加分。
但「美麗島事件」的紀念活動已開始變質。當年《美麗島》雜誌編輯部的人,既有「獨派」,也有「統派」。據史家分析,當時「黨外」勢力的主要對手,是強大的執政國民黨,所以許多人都在刻意迴避「統獨」問題。雖然在《美麗島》編輯部成員中,主張統一、主張獨立的都有,但是在那時誰也不願意為「統獨」問題傷害對方,更不願意讓這個問題損害「黨外」勢力內在的聯繫性。但在去年十二月十日「美麗島事件」三十周年時,民進黨本身不搞紀念活,陳水扁卻在獄中作了一首《臺灣中國,一邊一國》的歌曲,似乎「美麗島事件」是一場「台獨運動。而本土社團在高雄市舉行的紀念「美麗島事件」三十周年的座談會,不見當年「美麗島」軍法大審的當事人出席,反而一群「挺扁」的人在會上很活躍。可見民進黨中「美麗島事件」一代有意在作切割,避免「美麗島事件」與貪腐的陳水扁掛上鉤。
民進黨成立後,出任黨主席者,主要是被喻為「第一代」的「美麗島事件」受刑人,如姚嘉文、黃信介、施明德、張俊宏、林義雄等,和被喻為民進黨「第二代」的「美麗島軍法大審」的辯護律師,如江堅鵬、謝長廷、陳水扁、蘇貞昌地等。而現任主席蔡英文,則與「美麗島事件」無任何關係。「美麗島事件」爆發時,她才二十三歲,正在美國康奈爾大學法學院修讀碩士課程,而且據說與臺灣留學生中的左、右派都有接觸,因而還懷有「大中國」的情感。因此可以說,蔡英文是民進黨歷任黨主席中,唯一沒有「美麗島事件包袱」者。而民進黨總部的現任高級黨工,從秘書長蘇嘉全到各部主任,都是年青一輩。即使是中常委和中執委,也鮮有「美麗島事件」中人。或許,正因為如此,民進黨中央不搞「美麗島事件」三十周年和「美麗島軍法大審」三十周年的紀念活動,來突顯民進黨已進入「第三代」時期亦即「世代交替」,不再自陷於「悲情」,而較為務實理性乎?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