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金融海嘯後中國影響力遽增

(中央社記者康世人台北17日專電)多位金融專家今天認為,在金融海嘯後,已拉近開發中國家和已開發國家的差距,尤其中國大陸對全球的政經影響力遽增,拉近與美國差距。

「2010經濟金融論壇」第二場次「大師對談:全球經濟金融展望」主持人、證券交易所董事長薛琦,與中信金控副董事長羅聯福、中華開發工業銀行總經理曾垂紀上午在對談中都認為,金融海嘯後,全球經濟已由歐美先進國家轉移到東方,尤其是中國大陸對全球的政經影響力與日俱增,逐漸拉近和全球超強美國的距離。

羅聯福引述國際貨幣基金(IMF)等單位的數據,指歐美先進國家的公共債務佔國內生產毛額(GDP)的比重一直居高不下,成為未來5年對先進國家面臨的挑戰;而許多數據更證明,金融海嘯拉近開發中國家和已開發國家的差距。

他說,在金融海嘯後,對西方先進國家衝擊較大,正擔心通貨緊縮和經濟二次衰退;而開發中國家於金融海嘯後因經濟復甦力道強,反而開始擔心通貨膨脹問題,巴西、中國、印度等都透過升息、調高銀行準備率因應;因此金融風暴爆發後,新興國家的政治影響力和經濟競爭力明顯提高,20國集團(G20)已逐漸取代7大工業國(G7),來規範全球金融事務,特別是中國大陸。

曾垂紀也同意上述觀點,他指出,由於金融海嘯對歐美造成的傷害大於開發中國家,加上中國成長迅速,外界宣揚的G2(美國與中國)理論很有道理。中國的國內生產毛額(GDP)雖然才剛超越日本,成為全球第2,但以中國每年的高速成長,很快就能把日本甩在後頭,以後將是美國vs中國的世界。

曾垂紀指出,金融海嘯對美嚴重打擊,並導致內需不振;而中國近半年、1年的進口,則在中國當局可能為減輕國際對人民幣升值的壓力及帶動經濟成長等考量下而大幅增加,都讓各界認為中國將扮演「世界經濟的救世主」。

他說,外界認為,中國的GDP達4.7兆美元,雖然只有美國14.2兆美元的1/3,10年內應可拉近差距。不過,以中國人均收入為3300美元和美國相較,若真要拉近和美國的差距,可能要15年到30年,甚至更長的時間。

曾垂紀表示,現在的局勢是老二(中國)大幅借錢給老大(美國)花,這樣的發展對國際和中、美兩國都是關鍵,也引起西方對中國的疑懼;他建議中國應保持穩定和低調,面子是其次,拿到實益為要;同時也要拉近中國東與西的貧富差距,調控發展,強化台海兩岸合作,用「Chiwan」賺世界的錢。

薛琦則談到中國經濟成長兩個引擎的隱憂,一是中國經濟成長引擎之一貿易出超有極限;二是中國大陸的投資佔GDP的50%,只拿到10%的GDP成長,代表資源使用較無效率。

對此,中國大陸全國社會保障基金理事會理事長戴相龍說,中國向來低調,連中性的「中國崛起」字眼也不敢用。

戴相龍坦承,中國仍存在東、西發展差距、改善國際收支平衡等問題,但只要確實執行「十二五」發展規劃,由依賴出口轉為消費與投資為重,將逐年達到國際收支平衡。

戴相龍強調,大家講的問題中國都有考慮,包括房價透過控制需求和徵收房產稅等手段抑制、提高最低工資、擴大消費等,只要今後不犯重大錯誤,未來10年、20年中國維持穩定成長絕對可能,而台灣更該利用中國市場。

專家:全球經濟因美國因素仍不穩定

(中央社記者康世人台北17日電)今天在台北舉行的「2010經濟金融論壇」與談人,在談到全球經濟金融展望時,多認為全球經濟在美國復甦還需觀察下仍有不確定因素,但也有與談人認為全球可避免經濟二次探底。

中華開發工業銀行總經理曾垂紀上午在論壇中的「大師對談:全球經濟金融展望」場次中談到美國這次經歷金融風暴,很多數據顯示是歷來最嚴重的一次,其中復甦要在17個月後才出現,也是4次經濟危機中之最;而美國剛公布的失業率達9.7%,預期會突破10%,到明年第1、2季才會觸底,加上內需不振,都讓全球經濟蒙上不確定的因素。

曾垂紀並指出,希臘債務危機引爆歐元區的危機,但即使陸續仍有許多歐洲小國爆發債務危機,德、法等歐洲大國和全球金融組織仍有辦法搶救,因此對全球經濟可能二次衰退的擔憂,主要還是美國經濟的問題,這項辯論也還在進行中。

不過,另一與談人、中國大陸全國社會保障基金理事會理事長戴相龍則認為,世界經濟復甦形勢好於預期。

戴相龍說,在經濟成長內生動力仍不強、刺激經濟政策進退抉擇艱難、歐洲希臘等國家發生債務危機有蔓延可能、貿易保護主義明顯加劇及國際大宗商品價格大幅上漲、匯率劇烈波動等因素下,有可能導致世界經濟復甦緩慢,但全球經濟「二次探底」可以避免。

戴相龍指出,從美國來看,雖然失業率仍高,但房地產價格已停止下降,出口有所上升,預期美國今、明年將分別成長3.1%和2.6%。從歐元區來看,雖歐元區成為世界經濟復甦的最大拖累,2009年國內生產毛額(GDP)下滑4.1%,但今年仍有1%以上的成長率。

戴相龍表示,希臘等一些國家出現主權債務危機,不是歐元所致,而是這些國家財政收入佔GDP比重過低,社會保險支出佔財政比例超過承受力,全球金融危機加重上述問題的暴露。由於有統一的歐元,反而為救助這些國家創造條件,7000億歐元救助計畫推出後,預測歐元可在震盪中穩定下來,美國一些名人提出「歐元崩潰論」,是沒有道理的。

戴相龍認為,從新興經濟來看,受國際直接投資減少和治理通貨膨脹影響,經濟成長回落,但這是好事,不能把經濟成長速度下降或透過宏觀調控主動促進下降看成是「二次探底」,新興經濟體仍有較高發展速度,其中世界銀行預估中國經濟成長將再次達10%,印度經濟成長也會超過8%。

此外,包括主持人、證券交易所董事長薛琦和中信金控副董事長羅聯福、曾垂紀等與談人都同意,在金融海嘯爆發後,各國體會若無國際合作,無法控制、也沒有機制去規範如汪洋大海般的金融市場和解決金融問題。

但羅聯福提醒國際合作制定如何防範下次金融風暴來臨機制時,要小心過猶不及,若未考慮市場機制,管制過嚴反而妨礙市場發展。

薛琦則相信,金融海嘯後,經濟全球化仍會像從前那樣繼續下去,但步伐可能會稍微放緩。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glok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