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挖角”西方传媒 收购《新闻周刊》败北

竞购是自主行为,与政府无关。“这好像约会一样。即使对方不喜欢你也没关系。你会成长”

  据《印度时报》最新报道,因为对西方媒体报道中国的偏颇态度十分不满,中国的媒体制定长期计划,要挖一块墙脚。一家中国报纸在参与收购《新闻周刊》失败后说,将尽力得到更多的西方媒体资产。这是中国公司第一次尝试购得西方媒体资产。联合竞购的两家公司之一,在上海注册的博瑞传播(600880)公司表示,将继续努力购买西方媒体资产。“这好像约会一样。即使对方不喜欢你也没关系。你会成长。”另一个竞购者《南方日报》说,竞购是自主行为,与政府无关。

  “投资《新闻周刊》是中国传媒从业者和投资者的自发行为。有着9个语言版本的《新闻周刊》提供的全球通信资源和影响力,与我们的追求相符。”《南方日报》总编辑向熹说,金钱不是失败的根本原因,“他们根本不了解真正的中国传媒工作者,也不知道我们为什么要收购。但如果是美国媒体收购的话,成功的可能性更大。”

  【第三方】目前为止不清楚中国竞购失败的原因。业内人士认为,如果中国媒体理解并且参与到游戏规则中,将有助于改变西方人对中国媒体的刻板认知。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 竞购《新闻周刊》失败

(2010-06-20)

(北京讯)南方报业传媒集团竞购美国《新闻周刊》(Newsweek)失败后,将继续在寻找机会,收购海外的新闻媒体。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日前联合成都博瑞传媒以及另外两个投资基金一起受购《新闻周刊》,但在第一轮竞拍就遭到挫败。

  《中国日报》报道,南方报业传媒集团旗下的南方周末执行总编向熹证实此事,并称南方报业尝试收购华盛顿邮报公司旗下的《新闻周刊》只是一个开始。向熹是这次竞购的操盘人。

  向熹指出:“这个收购献议是中国媒体人及投资者发起的。《新闻周刊》有九种语文的版本,其全球通讯资源与影响正是我们需要的。”他否认这次收购行动有中国政府的参与。

  他说,价格不是收购失败的原因。“他们(美国)不了解中国媒体人。他们不清楚为何我们竞购。我认为如果换成一家美国传媒公司则会相对容易。”

  38岁的向熹,在去年奥巴马访华期间,与这名美国总统进行了独家专访。今年3月,向熹被达沃斯论坛评为“全球青年领袖”。

  《新闻周刊》是华盛顿邮报旗下的新闻周刊,有着77年历史。近年来,该刊持续亏损,今年5月,华盛顿邮报对全球宣布出售该周刊,首轮报价在美国东部时间6月2日截止。

中国收购新闻周刊败北

经济观察网 记者 陈平平 据《印度时报》报道,因为对西方媒体报道中国的偏颇态度十分不满,中国的媒体制定长期计划,要挖一块墙脚。一家中国报纸在参与收购《新闻周刊》失败后说,将尽力得到更多的西方媒体资产。
这是中国公司第一次尝试购得西方媒体资产。联合竞购的两家公司之一,在上海注册的博瑞传播公司表示,将继续努力购买西方媒体资产。
另一个竞购者《南方日报》说,竞购是自主行为,与政府无关。
“这好像约会一样。即使对方不喜欢你也没关系。你会成长。”博瑞传播公司的董秘张先生说。
《南方日报》在此次竞购中得到特别注意,因为它可能是中国最独立的报纸。《南方日报》的总编辑向熹曾单独采访过美国总统奥巴马。《南方日报》的形象预期将会有助于此次竞购,但事实显然不是这样。
向熹说,“投资《新闻周刊》是中国传媒从业者和投资者的自发行为。有着9个语言版本的《新闻周刊》提供的全球通讯资源和影响力,与我们的追求相符。”
针对此次失败,向熹并没有直接的表示对任何人的不满,但是他说金钱不是我们失败的根本原因。
他说,“他们根本不了解真正的中国传媒工作者。他们也不知道我们为什么要收购。但是我明白,如果是美国媒体收购的话,成功的可能性更大。他暗示中国投资者将越来越多地竞购其它西方媒体。”
目前为止不清楚中国竞购失败的原因。法新社援引《华盛顿邮报》发言人莱玛.卡尔德隆的话,“交易结束前不会透露任何信息。”
当地媒体援引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副院长喻国明的话,此次的行动将有助于世界更加了解一直被误解的中国媒体。
他说,“不管是国家媒体还是私人媒体,西方人对中国媒体的刻板认知永远是宣传的机器。如果中国媒体理解并且参与到游戏规则中,情况可能会大有改观。”

【经济观察网】本文网址:http://www.eeo.com.cn/today_media/media/2010/06/21/173271.shtml

南方报业收购《新闻周刊》虽败犹荣

合肥在線

 6月17日,本报以两个版篇幅,在国内独家报道了以《南方周末》执行总编向熹为首的南方报业传媒集团主要决策者,意图收购美国知名主流媒体、华盛顿邮报公司(Washington Post Co.)旗下的《新闻周刊》,但最终憾然落败的消息。连日来,该报道引起国内外强烈关注,包括美国《洛杉矶时报》等西方媒体在内的国内外几十家媒体纷纷转载本报报道,国内外各大院校的新闻业界专家也纷纷通过各种途径,对南方报业此次举动发表见解。那么,此次南方报业集团收购西媒落败事件,对正处新兴状态中的我国众多现代传媒企业,有何积极借鉴意义?本报记者近日再度采访了相关人士。
    憾然落败,意义不可小视
    此次,在竞购美国老牌杂志《新闻周刊》的队伍中,首次出现了中国买家的身影。虽然在首轮竞拍中,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失利出局,但一个毫无疑问的事实是,此次中国传媒机构的高调亮相与雄厚财力,已然引发了全球媒体业界的多方关注。美国知名杂志《大西洋月刊》(The Atlantic)的资深记者詹姆斯·法洛斯(James Fallows)近日发表评论称,美国《新闻周刊》显然有自身的缺陷,相较而言,试图购买它的中国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则是中国“最具企业精神”的媒体之一。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副院长喻国明接受媒体采访时认为,国内媒体竞购《新闻周刊》是“走出去”战略的结果,这一趋势令人鼓舞。“目前,这个战略主要集中在媒体的海外扩张上。”其中,南方报业集团是内地当前影响力和规模最大的纸媒集团之一,其执行总编向熹曾被达沃斯论坛评为“全球青年领袖”,还曾在奥巴马访华期间获得独家专访权。
    安徽大学新闻传播学院院长、国家教育部新闻学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芮必峰昨晚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仅凭南方报业此次大胆出手的本身,就已经是大喜的好事;芮必峰表示,作为一家地方性媒体企业,南方集团此次能够大胆积极地走出国门,参与对西方传媒的收购大战,虽败犹荣;最起码表明我们迈出了历史性的第一步,我个人觉得南方集团此次举措可喜可贺、必将写入中国传媒发展史。
    大胆尝试,序幕已经拉开
    此次落败后,向熹在一些场合表示,这仅仅是一个开始;在尝试收购《新闻周刊》杂志失败后,他们正在重整旗鼓,继续寻求收购其他的西方新闻媒体。《中国日报》报道援引向熹的话称,目前,南方传媒集团“正在寻求联合其他投资者,竞拍别的国外媒体”。
    报道称,向熹表示,这次并购尝试旨在让世界更好地了解中国,反之亦然。“他们并不真正了解中国的传媒人……他们也并不清楚我们为什么要竞拍。但我认为如果换成一家美国传媒公司则会相对容易,”向熹说,“由于《新闻周刊》拥有九种不同语言的版本,这使它成为全球性资讯平台并且具有世界影响力,这都是我们所追求的。”而与南方报业集团此次联合的博瑞公司的一位工作人员说,收购一家外国媒体“就像是约会……假如你的约会对象不喜欢你也没关系,这会让你成长。”
    实际上,早在去年1月份的全国宣传部长会议上,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李长春就明确提出,我国要努力构建现代传播体系,提高国内国际传播能力,提高文化软实力。中宣部部长刘云山也曾撰文指出,发展和中国国际地位相称的传播能力已成为“十分紧迫”的战略任务。今年1月,新闻出版业新政出台,其积极鼓励更多媒体走向世界,去海外创办实体企业。有评论指出,新时代背景下的媒体发展已被提升到中国国家战略高度。有鉴于此,业界不少专家断言,在中国新一轮国家政策的支持下,此次南方报业集团的收购行为,恰恰预示着,中国国内媒体海外扩张序幕已经拉开,今后,必将有更多中国式媒体加入海外“跑马圈地”的大军。
    借鉴之路,必将任重道远
    但正如博瑞传播董事会有关人士对《中国日报》表示的:在收购海外媒体方面,中国传媒机构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从中学到的远比结果更为重要,在全球传媒产业大变革前夜,机遇与应对成了硬币的两面。对于有胆有“财”但缺乏实战经验的中国传媒机构而言,如何准确找到海外扩张的立足点、建立适应海外文化与市场的高水准经营管理人才,成为“走出去”的首要任务。凤凰卫视评论部副总监何亮亮在有关场合也曾指出,中国收购《新闻周刊》的困难不在于收购本身,如何做到保持刊物的既有特色,同时能代表中国,又为原来的读者所接受才是关键。因此,综合各方意见认为,南方报业集团此次举措,恰恰敲响了中国众多现代传媒企业发展的新的警钟。
    著名传媒学者喻国明昨晚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此次事件,对于中国媒介走出去,无疑是一次具有创意性的积极尝试,但这个尝试应该说是有缺陷的。他表示,个人觉得,如果想真正走出去,中国媒介在一开始选择对象时,就应该尽量避开那些政治性较强的西方媒介。设想一下,如果此次南方报业传媒集团收购成功了,那么,它该怎么运作《新闻周刊》可能会成为一个问题,因为该周刊是美国一家老牌主流媒体,如果沿袭其以往做法,能否很快获利则可能要打个问号;如果对其进行彻底改造,则无异于宣布美国主流思想在该周刊上的“死亡”。喻国明认为,南方报业当初的选择可能就未必是最好的,“我反而觉得它更应选择类如美国《国家地理》杂志等这样更加中性一点的媒体,那将是更加务实的做法。”
    但对中国媒介来说,此次收购事件“虽败犹荣”,喻国明认为,这是个创举,对于国内众多新兴的现代传媒企业,其借鉴意义在于:如果我们真想走出去,“我觉得应建立在对自身改造的基础之上。”喻国明说,媒介与社会发展任何事物一样,都有自身的规律,我们之所以存在这样那样的困难,基本原因就在于,我们与国际媒介存在差距,这影响和制约着我们走出去的步伐。此次南方报业收购西媒的意义不在于走出去本身,而在于我们更该积极地立足自身、加大自我改造和现代化的步伐,从而使我们的媒体更加平和、平衡,更加符合和谐社会建设的宗旨,而不能过多地偏袒于某些利益集团。我们需要更中性化的、更超越一点的媒介模式,这样,在走出去时才更能为国际所接受。
    独家报道,引发咄咄气势
    采访中,众多专家学者表示,尽管此次跨国收购行为成了一次“试验”,但其影响和深远的意义必将渐渐被中国文化产业、被中国现代传媒业发展史所铭记。而作为中国最年轻的一家地方性现代报业传媒集团,合肥晚报此次在全国率先报道此次历史性事件本身,恰恰说明了地方性现代传媒企业,在其刚刚迈上发展道路,一开始就展露出咄咄逼人的锋芒。不少学者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称:“你们的报道,至少让业界,在最短的时间内读到了发生在太平洋两岸媒体界的重要时刻和事件,让人们看到了中国现代传媒发展的无尽希望,开启了关心中国传媒未来走向人士心中的希望之门……”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glok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