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義縣:地方派系恩怨多,"蕭家班"潮起潮落

中國網

http://www.china.com.cn/chinese/zhuanti/2004twldr/446782.htm

嘉義縣地處臺灣島西南部,面積1901平方公里,人口56.3萬人(2001年底)。下轄樸子與太保2市、布袋與大林2鎮及14個鄉(東石鄉、六腳鄉、義竹鄉、鹿草鄉、新港鄉、溪口鄉、民雄鄉、水上鄉、中埔鄉、大埔鄉、番路鄉、竹崎鄉、梅山鄉、阿里山鄉)。縣治設在太保市。

本縣以農業為主,農業人口近占總人口的一半。本縣是臺灣主要糧食產區,除稻米外,柑桔產量居全省第一,甘蔗產量居第二位。工業以木材加工、制糖、制鹽、食品、制藥等為主。1995年,嘉義縣為爭取兩岸的通航商機,于同年8月成立“布袋港開發暨兩岸通航促進會”,由耐斯集團總經理陳鏡仁與三福關係企業董事長蕭火綿為副董事長,在各方面的努力下布袋港終於提升為嘉義縣一個重要商港。

嘉義縣地形獨特,從中部的偏遠高山一直延伸到西部海岸,形成山區、平原與海岸共存的地域特徵。這種地理結構形成本縣“山線”與“海線”獨特的社會結構。由於嘉義縣經濟不發達,謀生不易,許多嘉義人背景離鄉,到其他縣市闖天下,幾乎在全省各地到處可以見到嘉義人的影子,在一些集中的縣市如高雄市、臺北縣等還形成以嘉義同鄉會為主體的“嘉義幫”。

這種自然環境、地理位置與經濟條件,塑造了嘉義人倔強、毫爽、激烈與反抗的性格。嘉義縣在歷史上一直存在反國民黨情結。這與“2.28事件”、教會勢力與嘉義民性有密切關係。影響臺灣當代社會深遠的“2.28事件”在嘉義縣戰鬥最激烈,傷亡最慘重。嘉義縣也是支持“台獨”的長老教會勢力較大的地方。該教會在嘉義、雲林與南投區有72個分會,信徒8千多人。

嘉義地方派系關係複雜,權力之爭激烈。目前主要派系除傳統的黃派與林派外,還有兩股新興勢力即“蕭家班”與“涼椅大王”曾振農系。地方權力結構因民進黨的發展而更加複雜,除國民黨內地方派系鬥爭不斷外,國民黨與民進黨為爭奪縣執政大權而展開較量。同時,嘉義縣還有超乎地方派系利益之上的地域觀念,即“山線”與“海線”觀念,這種觀念在地方權力結構分配與選舉中發揮重要作用。在嘉義市升格為省轄市後,為選擇新的縣治城市,山線與海線地域大戰優先於地方派系考慮,任何派系都不敢冒反地域利益之大不違,這成為嘉義地方社會結構的一大特色。

一、地方派系的演變

早期的嘉義縣就是一個地方派系叢生的地方。主要政治勢力包括以許世賢為代表的“許家班”、以劉傳來為代表的劉派、以黃文陶與黃老達為代表的黃派、以林振榮為代表的林派。其中黃派與林派是嘉義縣政壇長期爭權的兩大主流地方派系,近年來由於地方新興勢力的興起,地方派系結構與力量也發生變化。

“許家班”。在縣轄嘉義市時代,“許家班”是一支重要勢力,代表人物許世賢是嘉義縣政壇風雲人物。在1968年嘉義市選舉中,許世賢與塗德×(金字旁一個奇)展開競爭。許世賢夫婦在當地行醫多年,積累了相當豐厚的群眾基礎,因此許世賢獲得市民的廣泛支持,當選市長。許世賢市長卸任後連續當選兩屆增額“立法委員”,1980年再次當選嘉義市長。1982年,嘉義市升格為省轄市,“許家班”的力量退出嘉義縣成為嘉義市一支巨大的力量(見嘉義市地方派系一章)。

劉派。創始人為劉傳來。早期區域性聯合獨佔經濟主要在嘉義縣農會、嘉義市第二及三信用合作社、臺灣省合作社聯合社與合作金庫以及雲林縣口湖鄉農會、鬥六市農會等,投資經營的事業主要為振山眼科、振山實業與華榮電線電纜等。這是一個跨嘉義縣市的地方派系,因而在地方派系與地方勢力的整合過程中後來逐漸沒落。

黃派。一直是嘉義縣最具實力的地方派系。其最初領導人是已故的黃老達(曾任第五屆縣長)與黃文陶。1980年,黃派傳人黃俊博當選“國大代表”。目前主要代表人物李雅景(前任縣長)、翁重鈞(“立法委員”)與前縣長陳適庸等人。該派系後又分劃為老黃派與新黃派。其主要勢力(區域性聯合獨佔經濟)在嘉義縣義竹鄉農會、中埔鄉農會、溪口鄉農會、嘉義區漁會、嘉義市第一與第二信用合作社、土地銀行、嘉義縣中埔莊合作社、臺灣省合作社聯合社等,參與經營的企業主要有世霖證券、欣業證券、欣直證券、欣銓企業、億晟企業、天恩證券、臺灣涼椅及輾米廠、養豬廠、食品加工廠與皮包加工廠等。在1998年縣議會選舉中,黃派占了總計37名議員中的25席,顯示黃派在縣議會勢力強大。

林派。創始者為嘉義縣首屆民選縣長林金生(雲門舞集創辦人林懷民之父)與地方實力派人物林振榮。1980年,林振榮的兒子林健治當選“國大代表”,1986年當選增額“立法委員”,一時成為林派的代表人物。後來林派主要代表人物有國民黨籍前“立法委員”陳明文與曾振農。民進党執政後,陳明文加入民進黨,並當選第14屆縣長,原為國民黨地方派系的林派與民進黨關係更加密切。其主要勢力在嘉義縣鹿草鄉農會、溪口鄉農會、六腳鄉農會、民雄鄉農會、義竹鄉農會、省蔗農消費合作社與臺北區中小企業銀行等,投資或參與經營的企業主要有嘉和建設、嘉成建設、三賢建設、康陽建設、重陽建設、亞洲聚合、安通交通、實達交通、嘉南大飯店、嘉厚超市等,即以建設與交通事業為主體。與該派關係密切企業還有信孚企業、信孚產業、南嘉大飯店等。

80年代後期,隨著臺灣政黨政治與民主化發展,地方派系與地方政治勢力出現新的變化,嘉義縣一有實力的財團代表人物逐漸成為地方一支政治力量,其中以“涼椅大王”曾振農的崛起為代表,他逐漸從林派獨立出來成為一支新的政治勢力,被稱為曾派或曾系,但與林派仍有密切關係。2001年,曾振農退出第五屆“立法委員”選舉,支持其妻子張花冠當選“立法委員”,張當選後加入民進黨。

“蕭家班”。也稱蕭派,以蕭登旺、蕭登標與蕭登獅兄弟為代表,是橫跨嘉義縣與嘉義市的重要地方力量。“蕭家班”也曾是親林派的一支力量。在其力量壯大後,自成一家。前嘉義市農會理事長蕭登獅橫跨黑白兩道,在嘉義地區有相當影響力,在他的運籌帷幄下,哥哥蕭登旺與弟弟蕭登標先後當上嘉義市長與嘉義縣議會議長(蕭登標在任兩屆縣議會副議長後於1994年當選第十三屆議會議長),他自己也於80年代末當上嘉義市農會理事長。90年代以後,“蕭家班”已成為縣議會最重要的一支力量。

在1996年臺灣當局展開的掃黑行動中,蕭登獅因涉嫌職業棒球賭博案而被收押判刑。蕭登標也被列為“治平專案”掃黑對象,他卻在同年12月參加花蓮市全省正、副議長聯誼會上逃跑,從此亡命天涯,成為通緝對象,但在地方仍具影響力。在1998年初舉行的縣議員選舉中,他的兒子出面代他競選,蕭登標競以高票當選。蕭家第二代的蕭苑瑜也在1998年當選第四屆“立法委員”。2001年5月,老大蕭登旺病逝,“蕭家班”龍頭不再,勢力受到影響。隨後,蕭登標因有案在身不能參選“立法委員”,蕭登獅雖投入選舉,但也告落選,“蕭家班”勢力再度受挫。12月,蕭登獅宣佈解散“蕭家班”,隨後參選縣議員的蕭登旺的女兒蕭苑瑜與兒子蕭文億宣佈退選,“蕭家班”在嘉義縣的影響力逐漸退去。

總體而言,嘉義縣地方派系從早期的黃、林兩派對峙,經近十多年來選舉的地方派系重組,分分合合,形成黃、林、蕭與曾四大派系共分天下的格局。在全縣四大派系下,十八個鄉鎮市也有小地域派系。比較明顯的有海線的布袋蔡姓二房派(大房屬林派,二房屬黃派);義竹紅派(屬黃派)與黑派(屬林派);民雄鄉的蔡許派(屬林派)與何劉派(屬黃派)等。

二、地方派系恩怨與矛盾

嘉義縣地方派系關係複雜,矛盾重重,積怨甚深。其中“涼椅大王”曾振農以雄厚的財力進入“立法院”後,形成一股勢力,與黃派、林派與蕭派分分合合,發生許多矛盾與爭端,鬥爭十分激烈。

曾振農曾浪跡江湖,與嘉義地區縱貫線上的黑社會圈交往密切。後因在叔叔涼椅工廠工作學得技術,另立門戶,因生產新型涼椅而發跡,一舉成為臺灣的“涼椅大王”,躋身於臺灣百大財團之列。曾振農經濟實力雄厚,接交廣泛,逐漸與前長縣長塗德×及國民黨要員梁孝煌建立了關係,開始向政壇發展。他因與林派的陳文明(也曾是黑社會中有影響的人物)曾是好友,而成為林派大將,後又離開林派,與陳文明成為對手。後來曾振農又認識黃派的接班人李雅景,積極與黃派建立關係,全力支援黃派競選民意代表。曾振農的涼椅公司逐漸成為黃派的指揮中心,支持黃派人物當選縣長,還將從海外返台的民進党何嘉榮推上縣議長寶座。他一度被封為“黃派教父”,其影響力僅次於前黃派大將蔡長銘。他還逼走準備調和黃林兩派恩的國民黨嘉義縣党部主任沈銘鍾。

1992年第二屆“立法委員”選舉時,曾振農為爭取“立法委員”選舉與黃派分手。此年,嘉義縣有三個“立法委員”名額。按地方派系與黨派力量實力,林派、黃派與民進党應各有一席的實力。黃派的前任“立法委員”翁重鈞有意連任,曾振農也決心參選,於是黃派雙雄同時出選競爭,加深了內部矛盾。選舉結果,雖然曾、翁兩人均得以當選,但曾振農從此與翁重鈞及翁的競選總幹事李雅景結下怨仇。在1993年縣長選舉中,黃派的李雅景與陳適庸同時出面競選,曾振農與林派結合支持陳適庸,加劇了與黃派領袖李雅景的矛盾。結果,陳適庸敗給了實力雄厚的李雅景,曾振農也與黃派徹底決裂。後來,曾振農又與一度分手的林派掌門人陳明文成為盟友。

此外,曾振農與“蕭家班”因經濟利益結下恩怨。由於蕭家兄弟是黑道起家,因此曾振農在“立法委員”選舉中,不斷呼籲掃黑,影射蕭氏兄弟,引起蕭氏兄弟對曾的不滿。1995年間,黃派人士將曾振農涼椅公司的×(禾字旁一個農)華樓無照營業的不法情況轉告蕭登標。不久,縣議員在縣議會中就*華樓的違法經營提出質詢,縣議會並通過決議要求縣政府拆除×華樓,曾派與蕭派的矛盾更加激化。臺灣當局於1996年年初展開掃黑行動後,蕭登獅因職業棒球賭博大案而被調查局抓獲,身陷囹圄;蕭登標也被列為掃黑物件成為通緝物件,後客死異鄉。如今,“蕭家班”的勢力大不如前。然而,嘉義縣地方派系合縱連橫與權力、利益之爭依然激烈,而且在民進黨執政後,地方政治生態變得更為複雜。

三、地方派系與權力結構的重建

嘉義縣的地方權力爭奪與其他縣市不同。在前30多年間,嘉義縣兩個傳統的黃、林地方派系長期以縣議會為主要爭奪權利的戰場,而不象其他縣市是以縣長為權力爭奪的核心。

在嘉義縣議會發展史上,除第六、十屆兩屆議會議長為林派與第十三屆由“蕭家班”控制外,長期為黃派所控制。在第十屆縣長選舉前,嘉義縣地方派系鬥爭的中心在縣議會,歷任縣長多半不介入議會的地方派系鬥爭。第八、九屆縣長塗德錡(後升為國民黨中央組工會主任)與第十屆縣長何嘉榮曾均表示,他們在縣長任內在地方派系鬥爭中像走鋼索,十分謹慎。

民進党成立後,迅速發展,已成為嘉義縣政壇一支重要力量。民進党在野時就當選第十屆縣長。民進党執政後,原國民黨籍的陳明文加入民進黨,並當選第十四屆縣長。縣長權力之爭已由派系之爭變為政黨對決。

自1989年第十一屆縣長選舉起,地方派系紛爭主戰場由議會轉移到縣政府。在本屆縣長選舉中,黃派“召喚”哈佛大學法學博士與“立法委員”陳適庸回嘉義競選縣長,與民進党的何嘉榮展開競爭。陳適庸擊敗何嘉榮出任第十一屆縣長,成為第一位真正的地方派系縣長,自此地方派系糾紛由縣議會轉移到縣政府。

在1994年第十二屆縣長選舉中,地方派系鬥爭與政黨競爭交織在一起。黃派的現任縣長陳適庸爭取連任,黃派領袖省議員李雅景也參與競選,形成黃派陳、李的內部競爭,於是國民黨開放兩人競選。同時,民進党提名何嘉榮競選。李景雅在嘉義縣政壇發展也有20多年,曾任三屆縣議員與兩屆省議員,地方社會關係廣泛。特別是李氏家族在樸子與東石等地區獨霸一方,也獲得“蕭家班”的支持。陳適庸主要依靠掌握的行政系統支援,同時獲得省議員陳明文等林派人物的支持。選舉結果,儘管李景雅獲勝,但三人實力並不相上下。李雅景以10.4萬張選票當選;何嘉榮獲9.1萬張選票,陳適庸仍獲得8.4萬張選票,足見三股力量相差並不大。

在1997年第十三屆縣長選舉中,國民黨籍的現任縣長、黃派代表人物李雅景與民進黨籍的前任縣長何嘉榮再次展開角逐。李雅景的基本資源為農會、國民黨地方黨務系統、眷村票源等。在地區票源分佈上以家鄉樸子、六腳等海區及鄰近的水上、太保等地較具優勢,其不利因素是國民黨內部派系力量複雜,不易整合。何嘉榮的資源為民進黨基本支援群眾,在地區票源分佈上以民雄、大林等地區較具優勢。在選舉中外傳陳明文等林派暗中支持民進党的何嘉榮。選舉結果,李雅景以13.62萬票當選,國民黨得票率為53.3%,特別是在海區保住票源是一個重要因素。何嘉榮雖失敗,但仍拿到近12萬張選票,其中在山區鄉鎮有牢固票源。如果不是其妻、女持綠卡成為選舉的弱點而受攻擊,何嘉榮很可能取得這一選戰。

在2001年第十四屆縣長選舉中,共有5人角逐,其中主要是國民黨籍的翁重鈞與轉向民進党的陳明文之間的競爭。結果,執政後的民進黨勢力上升,加上林派實力強大,陳明文險勝翁重鈞,民進黨再次獲得嘉義縣的執政權,鞏固了民進黨在南部的勢力,而國民黨也因此失去南部地區唯一的縣市執政權。

目前嘉義縣地方派系與政黨勢力關係十分複雜。國民黨內黃派老大蔡長銘的兒子蔡啟芳早已加入民進黨;國民黨林派要員支持民進党的縣長候選人,陳明文在民進黨執政後正式加入民進黨。黃派的陳適庸已離黃派而去,後加入同屬藍陣營的親民黨。嘉義縣派系與黑社會也有複雜關係,不少派系主力人物本身就是黑道出身。這是嘉義縣社會與權力結構中最為特殊的一點。

四、各政治勢力力量的變化

目前,嘉義縣政壇基本上是政黨與地方派系共同競爭的格局。

民進党具有羅強勢力。在第十三屆與第十四屆縣長選舉中,民進黨均獲得12萬張左右的選票,得票率分別為46.7%與47.2%。在1995年第三屆“立法委員”選舉中,民進党的蔡式淵獲得1席,並取得7.4萬張選票。在1998年第四屆“立法委員”選舉中,民進党的何嘉榮獲得1席,而蔡式淵落選,民進黨同樣獲得7.4萬張選票。在2001年第五屆“立法委員”選舉中,民進党獲得2席(蔡啟芳與何金松),共計7.7萬張選票,得票率為29.2%。隨後,曾振農之妻、無黨籍的張花冠加入民進黨,使民進党的“立法委員”席次增加到3席。在2000年臺灣領導人選舉中,民進党獲得15.6萬票,得票率為49.5%,顯示民進黨在嘉義縣的勢力發展迅速。

不過,民進黨在基層權力結構中不佔優勢,發展有限。在1998年縣議會選舉中,民進党在37席議員中只取得3席,與上屆持平,得票率還從14.2%降為9.6%;在2001年議會選舉中,民進党獲得7席。在1994年18個鄉鎮市長選舉中,民進党獲得1席,1998年未獲一席,得票率從8.5%降為6.2%;在2002年鄉鎮市長選舉中,民進黨也只獲得2席。

國民黨是嘉義縣最大的黨派,但內部存在多個地方派系與勢力,矛盾重重,加上民進黨執政後,重要成員陸續加入民進黨或台聯黨或親民黨,在嘉義縣的勢力受到較大影響。在1998年第四屆“立法委員”選舉中,國民黨獲得4席中的3席,分別為許登宮、蕭苑瑜與陳明文,共獲得18.2萬張選票,得票率從上屆的59.9%上升為66.6%;在2001年第五屆“立法委員”選舉中,國民黨只有1人當選(李雅景),得票率只有29.6%。在2000年臺灣領導人選舉中,國民黨因分裂而只獲得7.3萬張選票,得票率只有23.1%,較上屆減少10萬票。由此發現,國民黨在嘉義縣的得票率已不足30%。

不過,國民黨在基層權力結構中仍有較大勢力,但呈現下降趨勢。在1998年第十四屆縣議會選舉中,獲得37席中的22席,較上屆減少1席,得票率從上屆的57.8%上升為61.1%;在2002年第十五屆縣議會選舉中,國民黨只獲得13席,無黨派保持較多的席位,其中多為國民黨的盟友或退黨參選者。在1998年鄉鎮市長選舉中,國民黨同上屆一樣獲得18席中的12席,得票率為52.8%,較上屆的63.4%略有減少;在2002年鄉鎮市長選舉中,國民黨獲得7席,減少較多。

就目前嘉義縣政壇泛藍與泛綠兩大政治實力觀察,泛藍與泛綠各有優勢。目前,泛綠的民進党是雲林縣的執政黨,掌控地方政權。在最新一屆“立法委員”選舉中,泛綠(民進黨與台聯黨)有4席“立法委員”有,但得票率只有16.7%;泛藍(國民黨、親民黨、新黨)只有1席,但得票率高達48.4%。在2000年臺灣領導人選舉中,代表民進党的陳水扁獲得19.4萬張票選,得票率高達47%,居各候選人之首,但少於泛國民黨(泛藍)的得票數(21.7萬張)與得票率(52.7%)。在縣議會與基層權力結構中,泛藍則略佔優勢,目前有21席縣議員與15席鄉鎮市長,較泛綠陣營的6席與1席高出甚多。在2002年縣議會正、副議長選舉中,泛藍與泛綠推出的人選展開競爭,結果泛藍的侯清河當選議長,泛綠支持的無黨籍余政達當選副議長。

中國網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glok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