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苗栗縣:地方派系合縱連橫,政治勢力藍強綠弱

中國網
http://www.china.com.cn/chinese/zhuanti/2004twldr/446878.htm

苗栗縣位於臺灣島北部偏南沿海地區,面積1820平方公里,人口56.1萬人(2001年底)。1889年,苗栗正式設縣,後改屬新竹縣,1950年重新設縣。下轄1市(苗栗市)6鎮(苑裏鎮、通霄鎮、後龍鎮、竹南鎮、頭份鎮與卓蘭鎮)和11個鄉(大湖鄉、公館鄉、銅鑼鄉、南莊鄉、頭屋鄉、三義鄉、西湖鄉、造橋鄉、三灣鄉、獅潭鄉與泰安鄉)。縣治設在苗栗市。

苗栗縣山多田少,苗栗市更有“山城”之稱。盛產茶葉、甘蔗、黃麻、青果等,也是臺灣石油、天燃氣的最大產地。頭份鎮的石化工業區原是北部石化工業中心。其他產業包括肉類、食品加工、汽車、橡膠等。

苗栗縣是典型的客家縣,客家人占總人口的七成左右,約是閩南人的兩倍。苗栗縣在地理上分為海線、山線與中港溪三個地區。海線四鄉鎮閩南人居多,為黨外及民進党在苗栗縣的根據地;山線與中港溪以客家人為主,是地方派系劉派與黃派的天下。如今政黨政治已成為地方政治生態的主導力量。苗栗縣總體呈現“地方派系,地域觀念,宗親力量,閩客情結,政黨運作”相互交織的社會政治格局,政治勢力錯縱複雜,選舉競爭激烈。

一、地方派系概況

苗栗縣的地方自治史,就是一部以地方派系主導地方政壇的發展史,地方派系對苗栗縣政壇的影響相當大,長期主導苗栗政壇。

1947年,國民黨當局在大陸舉行第一屆“國大代表”選舉時,黃運金、林為恭、付添榮等人支持桃園籍的吳鴻森;劉闊才與黃文發等人則支持頭份鎮的張子斌,雙方競爭激烈,並形成分別以黃運金與劉闊才為核心的黃、劉兩大勢力。在1950年重新劃分縣政時,黃金運與劉闊才發生嚴重分歧。黃、劉兩人同為苗栗縣公館鄉客家人,皆留學日本,也均取得日本文官與律師資格,兩人也曾拒絕在日本政府做官而頗具民族氣節,而且黃運金還是劉闊才的姐夫,但利益上的矛盾與權力之爭還是造成雙方的最終分裂,形成不同的政治勢力。黃運金的勢力遍及桃園、新竹、苗栗等地區,主張分新竹、桃園兩縣;劉闊才的勢力主要集中在苗栗縣而主張設桃園、新竹與苗栗三縣,即苗栗單獨設縣,雙方矛盾進一步加深。最後臺當局採納劉派的意見,決定分設新竹、桃園與苗栗三縣。黃、劉進而支援不同的選舉物件而形成兩大派系勢力,即黃派與劉派,並長期控制重新劃分行政區域後的苗栗縣政壇。

劉派-大劉派-小劉派。劉派創始人為劉闊才。在1950年縣長選舉中,劉闊才支持曾任新竹“防衛司令”的公館同鄉劉定國與另一實力派人物黃運金競爭,但兩人均未能如願當選,最後由國民黨重新提名的賴順生當選,雙方矛盾進一步加深。同年底,劉闊才與黃運金均當選省臨時議會議員後,逐漸在縣內各自形成一股勢力。劉定國當選第二屆縣長後,也形成一股政治勢力,且因不滿劉闊才對他的人事安排而發生矛盾,劉派內部出現大劉派與小劉派之分。

大劉派是劉闊才一系,主要代表人物有劉闊才的兒子前“立法委員”劉國昭、前省政府委員謝金汀、前“行政院”顧問劉碧良與前“國大代表”謝淼才等人。劉闊才曾是臺灣政壇頗具影響的人物,在任多年省議員後,于1969年補選為“立法委員”,後任第一位台籍“立法院院長”,1993年去世。兒子劉國昭也在政商界有相當實力,曾任第三屆“立法委員”,同時任電機器材公會理事長等職。劉碧良曾是黃派人物,後投奔劉派,曾任第九屆縣議會副議長。大劉派勢力主要集中在苗栗縣農會、竹南信用合作社、苗栗縣信用合作社、臺灣省合作社聯合社、省農田水利會、新竹汽車客運公司、臺灣銀行等,參與投資經營的企業主要是吉悌電信、遠東電器、惠東電子、欣次芳企業與房地產事業。

小劉派先驅是劉定國,目前負責人為劉政鴻。其他主要領導人物包括前“行政院”秘書邱慶彰、前省議員林火順、第四屆“立法委員”陳超明、農會總幹事巫永青、連任五屆“立法委員”劉政鴻等。劉定國在縣長卸任後,曾出任省政府委員與“國大代表”等職。小劉派兩位重要人物前省議員林火順與陳超明在1996年臺灣當局進行的“治平專案”掃黑行動中一度被羈押,但兩人在苗栗縣地方選舉中仍發揮重要影響力。陳超明的故鄉為竹南鎮,是苗栗縣第三大票源地。其勢力範圍與大劉派有重合,主要為苗栗縣竹南鎮農會、竹南信用合作社、苗栗市信用合作社與新竹汽車客運公司,參與投資經營的企業有興利紙廠、冠軍磁磚、東協化工、大穎企業、裕詮實業、冠東食品與建築事業等。

黃派-老黃派-新黃派。黃派創始者為黃運金,曾連任十多年省議員。在1968年省議員選舉中,黃手下無黨派大將湯慶松(曾任縣議會副議長)反對黃運金再次參選,且自行參選,黃派分裂,並逐漸分化為老黃派與新黃派。

老黃派也即黃運金一系,主要頭面人物包括前縣長邱文光、前省議員付文政、前“國大代表”吳明波與第四、五屆“立法委員”何智輝等。主要勢力集中在苗栗縣後龍鎮農會、苗栗市農會、苗栗縣農會、苗栗區農田水利會、新竹區中小企業銀行等。參與投資經營的企業主要有嘉畜公司、勵志學習班與房地產等,同時與華隆集團關係密切。

老黃派-何系。原為老黃派的何智輝逐漸發展出一支政治勢力,稱為何系。何智輝是苗栗客家人,於1986年當選縣議會副議長,後於1992年當選第二屆“立法委員”,在全縣各鄉鎮建立了廣泛的政商關係。特別是何智輝與財力雄厚的華隆集團關係密切,在多次選舉中獲得其支持。何智輝在1993年“違記”(未獲國民黨提名)而自行參選縣長,並當選,打破了苗栗縣政壇的派系權力分配傳統。他的妻子王素筠有軍方背景,曾為軍方系統的“立法委員”,1995年當選第三屆“立法委員”,何系實力大增。在1997年縣長選舉中,何智輝獲國民黨提名參選,引起其他地方派系反彈。雖然縣議員湯奇岳、何文松、胡忠勇等極力支持何智輝,並批評前兩任縣長邱文光與張秋華對地方建設無建樹,但遭到付學鵬系及省議員陳火順等地方政壇人士的強烈反對,導致何智輝競選連任失敗。但何系在地方仍具相當實力,何智輝在1998年與2001年“立法委員”選舉中兩度當選。

新黃派主要代表有林為恭、林佾廷與林久翔祖孫三代及張秋華、付學鵬與徐成焜等。林為恭先後擔任兩屆縣長,張秋華也擔任一屆縣長,付學鵬曾任第十二屆縣議會副議長,徐成焜則連任三屆“立法委員”。其中,林氏家族勢力龐大,並以中港溪一帶為其據點,是新黃派的核心。林為恭之弟林為寬曾為省議員;兒子林佾廷在連任五屆省議員後轉任省政府委員;林佾廷的兒子林久翔也當選為第十屆省議員,林氏家族顯然是一個地方政治大家族。新黃派勢力主要集中在苗栗縣南莊鄉農會與頭份鎮農會、竹南信用合作社、臺灣省合作社聯合社、土地銀行與新竹區合會等,參與投資經營事業廣泛,包括多家礦業公司、國際石棉、南榮企業、巨人企業、為邦租賃、南斗化工、永光公司、大華化工、臺灣工礦等

新黃派-付系。付學鵬是新黃派的成員,但也逐漸形成以他為代表的一股政治勢力,而被稱為付系。付學鵬在第十三屆縣長選舉中,獲得縣議員邱炳坤、前“立法委員”徐成焜、前“國大代表”陳進棟及前苗栗縣長張秋華等人支持,並當選。2001年,付學鵬再次當選第十四屆縣長,鞏固了付系在宜蘭縣的地方勢力。

縱觀苗栗縣地方派系的變遷,一直存在著劉、黃兩大地方派系,劉派又分裂出大劉派與小劉派,黃派則分裂成老黃派與新黃派。在上世紀90年代以後,老黃派內又分裂出何系,新黃派分裂出付系。每個地方派系並非鐵板一塊,由於利益與權力之爭,不斷分分合合,派系人物不斷出走與回歸,如張秋華曾是劉派大將,後投奔黃派,成為黃派核心人物。徐成焜曾是劉派,後到黃派。儘管如此,劉、黃兩大派系一直存在。地方派系在重要地方選舉中,勢力依然強大。據研究,1972年到1992年曆界“立法委員”選舉中,苗栗縣地方派系的得票率達75%;2001年選舉仍達74.8%,是地方派系得票率最高的縣市。

二、地方政治權力之爭

地方派系與主要政黨為爭取更多的政治、社會與經濟資源,均積極介入地方選舉,以厚植自己的實力。其中,地方行政最高權力縣長一職則是權力爭奪的中心。

苗栗縣長期以來一直是國民黨的統治天下,沒有黨外人士或其他政黨能夠問鼎縣長寶座,直到90年代末,才由退出國民黨的無黨籍人士執政。縣長權力之爭主要是國民黨內不同地方派系與政治勢力之間的權力分配。數十年來基本上是劉派與黃派分庭抗禮。按不成文的政治慣例,黃、劉兩派輪流執政,每次可連任一次,即連任兩屆。但在1993年縣長選舉時,何智輝違記參選,與同為黃派的現任縣長張秋華競爭,打破了這一慣例,苗栗縣地方政治生態發生新的變化。

在第一屆縣長選舉中,黃劉兩派競爭激烈。在第一輪投票中,黃運金得票最多,但未過半數,乃進行第二次投票,結果劉闊才支持的劉定國當選。黃運金立即向法院控告劉定國仍具軍人身份,而被判定當選無效。在這種情況下,進行第三次投票選舉,黃運金與劉定國均未出面競選,而有賴順生、李白濱、黃焜發、黃發盛、張子斌、楊日恩與邱克修等登記七人參選,而主要是國民黨提名的頭份鎮大成中學校長賴順生與青年党提名的銅鑼鄉文林中學校長李白濱之間的競爭,投票結果,無人過半數,再由得票最多的賴順生與李白濱進行第四次投票,由於李白濱受國民黨的壓力,賴順生得以當選。

在第二屆縣長選舉中,國民黨提名劉派支持的劉定國參選,並擊敗黃派支持的羅春生。到第三屆縣長選舉,劉定國再次戰勝黃派推出的縣農會總幹事何允文(現任縣長何智輝的同宗叔公,曾任第一屆縣議會副議長與第五屆議長)而連任。第四、五屆縣長則是黃派支持的林為恭;第六屆縣長由劉派的黃文發出任;第七、八屆縣長為黃派的邱文光;第九屆縣長選舉中,國民黨提名劉派的謝金汀,但黃派推出臺灣大學政治系的江聰仁違記競選,謝以1萬多張選票險勝。在第十屆縣長選舉中,劉派支持的謝金汀當選連任;第十一屆縣長選舉中,黃派支持的張秋華當選。

在1993年第十二屆縣長選舉中,國民黨提名現任縣長張秋華,民進党提名付文政,而國民黨籍的何智輝違紀被開除黨籍參選。在選舉時,小劉派林火順投靠黃派,支持何智輝,形成“劉黃聯盟”,擊敗國民黨提名的候選人張秋華而當選縣長,打破了地方政治生態平衡。

在1997年第十三屆縣長選舉中,競爭更為激烈。三大政黨均推出人選角逐。民進党候選人為徐進榮,新党候選人為黃達業;國民黨內部矛盾複雜,提名現任縣長何智輝連任,而付學鵬退黨參選。其中,主要是何智輝與付學鵬之爭,也是地方政壇“擁何派”與“反何派”之爭。何的優勢在行政、教育、農會系統,但“將多兵少”;付學鵬優勢主要在基層群眾,是“將少兵多”。儘管李登輝全力支持何智輝,但由於不少地方政壇人士不滿何智輝破壞了地方政治規則,支援付學鵬,特別是劉派陳超明的支持影響最大,使得付學鵬得以當選。其中何智輝在後龍鎮與竹南鎮輸得最慘。竹南鎮的劉派省議員陳超明反對國民黨提名何智輝而退出國民黨,並指控何智輝妻子王素筠涉嫌一起弊案攻擊何智輝;在後龍鎮,鎮長、前“立法委員”及劉派大將劉政鴻聯合批評何智輝阻撓後龍科學園區的設立,使何在後龍鎮輸掉1萬多張選票。新黨與民進党也對何智輝的政見進行批評,使何得不到民眾的普遍支持。在這次選舉中,充分顯示了地方派系仍具殺傷力,國民黨也失去了執政權。在2001年第十四屆縣長選舉中,有4人參選,分別為國民黨籍的徐享昆、民進黨籍的魏早炳、無黨籍的付學鵬與李佳穆,其中付學鵬實力最強,歷任縣議員、省議員及為現任縣長,長期在地方經營,具有廣泛的社會關係,草根性強,頗獲重人性與地域觀念的苗栗人認同,同時獲得親民党宋楚瑜等人的支持,結果以13.6萬票獲勝,且超過國民黨與民進黨票數之和,充分顯示了付系在苗栗縣的實力。

三、地方政治生態的變化

苗栗縣地方派系力量較強,長期左右地方選舉與權力的分配,也維持了國民黨在苗栗縣的執政地位。

在過去縣議會選舉中,主要為國民黨內的地方派系掌控,無黨籍力量很小。其中劉派與黃派勢力相當,不分上下,但在不同時期情況略有不同。90年代以後縣議會選舉中,國民黨席位仍占絕對多數,但席次在明顯下降,民進黨席次則不斷上升。在1990年縣議會選舉中,新黃派付系有21位,新黃派何系有14位,民進黨有2位。1998年縣議員選舉與1994年相比,國民黨當選席次從30席降為25席,民進党從1席增加為2席;新党也首次取得1席,而無黨籍從7席增加為10席。其中在38名縣議員中,付系人馬有14名,劉派6名。付系推舉劉派的陳添松與葉進南聯合競選正、副議長;何系的前任議長胡振春爭取連任。結果,劉派的陳添松與葉進南當選,進一步鞏固劉派的勢力。在2002年縣議會選舉中,國民黨獲得11席,其餘除親民党1席外,全為無黨籍,其中許多是地方派系人士。

在基層行政權力結構中,幾乎是國民黨的天下,主要為劉派與黃派分掌,其他黨派幾乎沒有發展空間。在1990年第十二屆鄉鎮市長選舉中,劉派占了18席中的10席,黃派占了8席。1994年第十三屆與1998年第十四屆兩屆鄉鎮市選舉,國民黨均為14席,無黨籍也均獲4席,而民進黨與新黨不但沒有席次,甚至也沒有派人參選,再度顯示國民黨及地方派系在苗栗縣的基層實力強大。在2002年第十五屆鄉鎮市長選舉中,國民黨取得9席,其餘全為無黨籍,其中不少是地方派系人士。

同屬泛藍的親民党在苗栗縣也有發展。在2000年臺灣領導人選舉中,國民黨再度分裂,宋楚瑜獨立參選,“立法委員”徐成焜也加入宋的陣營,形成一股勢力,宋最後獲得16萬張選票。以宋楚瑜為核心的親民党成立後,成為苗栗縣政壇一股重要政治力量,目前擁有1席“立法委員”與1席縣議員。

黨外及後來的民進党在宜蘭縣的發展空間相對有限,直到上世紀90年代末,這一情況才發生重要變化。較早進入苗栗縣政壇的無黨籍人士湯慶松,曾任縣議會副議長,後當選省議員,但主要依附在黃派系統內。早期無黨派的付添榮與付文政父子也與黃派關係密切。付添榮曾四次參選省議員均告失敗,付文政也是參選多次失敗。1977年省議員選舉成為一個重要轉捩點,因國民黨提名策略不當,在票源最廣的南部山線未提名人選,造成山線地區民眾的反彈,於是付文政利用此機會,以黨外名義提出“南方團結”的口號,贏得民心,以最高票當選省議員,開創黨外勢力在苗栗縣政壇的先河。在1981年的省議員選舉中,國民黨大劉派的劉國昭、小劉派的林火順與黨外付文政三人競爭,結果付文政與林火順均告當選,黨外已連續兩屆與國民黨平分秋色。在接著後兩屆省議員選舉中,付文政均告當選。在1994年底第十屆省議員選舉中,競爭激烈,劉派推出陳超明,新黃派林佾廷推出兒子林久翔並獲老黃派-付系何智輝支持,新黃派張秋華與徐成焜支持新黃派-付系的付學鵬,民進党的付文政與杜文卿同台參選.結果陳超明、付學鵬與林久翔三人當選,民進黨全部敗北。

在1995年第三屆“立法委員”選舉中,國民黨籍的何智輝推出他的太太王素筠、新黃派推出徐成焜,小劉派派出劉政鴻,民進党提名陳文輝,新黨派出年輕女作家朱天衣角逐,結果,劉派的劉政鴻落選,民進党的陳文輝及國民黨的徐成焜與王素筠當選。在1998年第四屆“立法委員”選舉中,國民黨分裂,陳超明退黨,徐成焜加入“民主聯盟”,國民黨則派出各重要派系代表林久翔、劉政鴻、何智輝參選;民進党推出杜文卿與加入建國党的陳文輝也展開競爭;加上新党的的王培珠與無黨籍的吳錦源,競爭十分激烈,但民進黨未有人當選。在2001年第五屆“立法委員”選舉中,民進党才提名杜文卿1人參選,並當選,得票3.5萬張,得票率為13.6%。

在縣議會與基層權力結構中,民進黨進展也不大。在1990年縣議員選舉中,民進党得到2席,分別是徐木盛與陳文發;1994年第十三屆與1998年第十四屆也分別只有1席與2席,2001年第十五屆更無人當選。在90年代以後的鄉鎮市長選舉中,民進黨還不曾有一人當選,顯示其在苗栗基層發展有限。

就整個泛藍與泛綠力量對比而言,在以客家人較多的苗栗縣,泛藍佔有較大勢力,泛綠力量最弱。泛藍陣營目前佔有最新一屆4席“立法委員”中的3席,得票數與得票率分別為15.3萬與59.1%;在最新一屆縣議員與鄉鎮市長選舉中,擁有12席縣議員與當選9個鄉鎮市長;在2000年臺灣領導人選舉中,泛藍得票數與得票率分別為23.2萬與72%。泛綠陣營只有1席“立法委員”,整體得票數為5.3萬,得票率為20.5%;在2000年臺灣領導人選舉中,陳水扁得票數與得票率分別為8.8萬與26.8%;在基層勢力更弱,目前尚無1位縣議員與鄉鎮市長。

中國網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gloky 的頭像
    gloky

    葛洛奇

    glok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