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正华:中国改革世人瞩目 中国模式世界关注
“改革开放让中国的发展受到了世人的瞩目。近些年来中国模式受到了世界的关注。”6月19日,在中国模式论恒开恒仪式上,第九届、第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原民主党中央主席蒋正华用自己亲身体会发表关于“中国模式”的看法。
蒋正华用自己的亲身体会讲述了中国模式的发展。蒋正华说,“中国模式”这个名词,一直是外国人在那里热烈议论的。我第一次是在国外听到。1999年我带了一个团到芬兰访问,第一次在芬兰听欧洲人议论中国模式。到南美洲访问的时候,听到美洲的一些朋友在议论“北京共识”。他们把中国的发展跟过去很长时期以来,美国在各地推行的“华盛顿”共识联系起来。以后在亚洲一些国家,又听很多朋友在议论“北京道路”。
改革开放让中国的发展世人瞩目。从80年代末、90年代初,当时世界上流传着“中国崩溃论”,到20世纪末中国的发展,大家已经有目共睹了,又流传起“中国威胁论”。外国很多不了解中国的一些人,对中国的经济迅猛发展怀着一种不安的情绪。但是很多人对中国的发展道路非常感兴趣,特别是一些发展中国家,非常希望了解中国发展的经验。特别在最近这些年,在世界金融危机的冲击下,很多国家看到中国在这些年来的发展,确实有非常牢固的基础,同时在发展管理以及经济发展的这一些结构等等方面,有很多措施。最近这一年多以来,世界上正在开展一场很热烈的讨论,就是21世纪究竟哪些国家将会引导世界发展潮流,将为世界21世纪进一步发展能够开辟道路。日益成为中心的就是中国。”
蒋正华说,近些年来中国模式受到了世界的关注。甚至有一些过去对中国不是那么很友好的人,包括政治家、学者等,也对中国的发展道路非常关注,而且提出了各种各样的看法。当然还有少数人认为中国的经济还是会崩溃的,也还是有这样一些声音。但是绝大部分的声音,现在都是认为中国的发展是非常稳定的,而且对世界来说带有启发性的。
蒋正华认为,每一个国家都有自己的国情。但是每个国家走什么道路,应该是各个国家根据自己的国情来确定。中国的发展确实是非常有效,中国的经济基础也已经有了很强大的基础,未来的发展也有明确的目标。现在我们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但未来的路究竟怎么走?怎么总结我们过去科学发展观的一些做法来探索我们未来的方向?中国模式论恒就解决这个问题,总结一下中国发展的成功道路,然后把这个发展道路能够可持续发展起来。
在20世纪这样一个发展的时期,中国今年GDP可以超过日本,占世界第二位,其他各方面都有了很好的条件。怎么样充分利用好这些条件,做出一些正确的决策,使得中国能够在21世纪真正实现小平同志提出来的国家富强、民族振兴这样一个目标,我们应该讨论一下中国的发展道路怎么样持续能够成功的继续发展下去,这个是非常重要的一个议题。中国模式论恒,就是为思想舆论界提供了一个百家争鸣学术讨论平台,对于我们探索“中国模式”会起到很好的作用。
刘吉:符合大多数人民利益就是中国模式
“符合中国大多数人民利益的就是中国模式、中国道路。中国模式还不是一个成形的东西,还需要很长时间去研究。”6月19日,在中国模式论恒开恒仪式上,国务院第一批稽查特派员,中国国情调查研究中心主任、中央财经大学中国发展和改革研究院名誉院长、中国模式论恒名誉主席刘吉如此说。
刘吉认为,符合中国大多数人民利益的就是中国模式、中国道路。从共和国成立60周年,要讲中国模式,至少应该包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样一些观点。中国社会主义的特色是什么?中国是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是共产党领导之下的多党合作的这样一种制度。中国搞的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这就是中国特色。
刘吉说,中国道路,中国到底怎么走的?我们现在走了60年,可以看出这个道路怎么走过来的?毛泽东时期29年,从49年到78年,毛泽东29年给中国解决了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的问题。邓小平时期,78年到89年,十几年的时间邓小平解决的最大问题是什么是社会主义。第一,贫穷不是社会主义。第二,发展太慢不是社会主义。第三,社会主义就是发展生产力,解放生产力,消除两极分化,共同富裕。怎么样建设社会主义?就是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一个中心就是经济建设为中心,两个基本点,一个坚持四项基本原则,一个叫改革开放。
江泽民一个最大的贡献,验证了邓小平理论的正确,最后提出三个代表。三个代表可以说是表明我们的党,在执政当中必须抓住三个问题,党要执政,必须要代表先进生产力,必须代表先进文化,必须代表人民群众根本利益。
胡锦涛提出科学发展观,发展是硬道理,科学发展,和谐社会。正因为中国模式在发展过程中,总体上来说,我们中国模式的发展,还在进行时,还在研究过程中。
刘吉认为,中国模式还不是一个成形的东西,还需要很长时间去研究它。至于这个时期局部有成形的东西,苏南模式、温州模式、深圳发展的这样一些模式,这是局部在某些方面成功的。但是作为中国整个模式来讲,还是在研究过程和探讨过程中。中国模式论恒,在学术界能够起到一个促进作用,提供一些未来发展的方向。
郑新立:好东西为我所用就是中国模式
“ 在国际上中国模式已经产生了广泛的影响。中国模式是什么?把全世界好的东西都拿过来为我所用,结合在一起就形成了中国模式。我们需要从各个不同的方面来研究中国经验、中国模式。”6月19日,在中国模式论恒开恒仪式上,中央政策研究室原副主任、中国国际交流中心常务副理事长郑新立如此形容中国模式。
郑新立指出,经过30年改革开放,中国经济年均增长速度9.8%,在一个十几亿人口的大国,连续30年保持高速增长,可以说是人类历史上从来没有过的,我们有许多成功的经验。“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在国际上中国模式已经产生了广泛的影响。从发展中国家到发达国家都在研究中国的经验。
中国的经验,在拉美的影响很深。他们有一个很明确的认识,就是怎么样能够学习借鉴中国发展的经验,利用拉美丰富的资源条件。另外利用中国的资金和技术,加快拉美发展。美国的未来学家奈斯比特发表了一篇文章,他认为未来的世界,中国模式的影响会越来越大,很可能会取代现有的一些其他的模式。
“对于30年改革开放的经验,中国模式的内涵是什么?现在我们国内也在慢慢开始研究,对这个发展经验,最高的概括就是胡锦涛总书记在纪念改革开放30年大会上他总结了十个结合,用十个结合概括30年经验,就是我们计划和市场结合,物质和其他多种所有制、私营个体等等结合,按劳分配与按资分配的结合等。”
郑新立说,“结合”这个概念实际上是讲矛盾的对立双方的统一性。建设年代,我们更强调统一性的一面,强调把不同事物,不同社会制度,不同的调控方式,对我们有用的方面结合在一起,把各方面的优势发挥出来。比如说改革初期的时候,很多西方经济学家讲,市场经济只能建立在私有制的基础上,中国不消灭公有制,就不可能搞市场经济。我们把公有制,通过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就跟市场经济融合在一起。我们现在既有公有制,又有私有制,我们既有市场调节,同时还有宏观调控。就是把常人看到的一些互相矛盾,根本不可能融合在一起的时候,我们从中国实际出发,把这些好的东西有利于中国发展的,我们都拿来为我所用,我们学习和借鉴了世界各个国家的经验。
郑新立认为,我们应学习国外的先进经验。80年代我们学日本比较多,小平同志到日本去了以后非常感慨,我们请了日本的专家,学日本的财政投融资、银行窗口指导、产业政策等等。我们学德国的宏观调控,银行稳定货币的职能。我们又学习美国宏观调控的经验。不仅学习大国的,一些小国的小经验我们也去学。比如说韩国,怎么样实现工业化、城市化。像芬兰,怎么样搞科技进步,像爱尔兰怎么样实现跨越式发展,由一个农业国,用二三十年时间一下子跨越到建立以软件和制药高技术产业为主的现代化国家。
“总结经验是为了进一步更好的发展。我们要从中国历史、中国文化,从各个方面来考察分析中国到底有哪些内涵。这将有利于今后使我们能够继续保持平稳较快的发展速度。”郑新立说。
研究中国模式的成功、成果和灵魂,对我们推进我们国家现代化建设,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研究不是一个短期的研究,因为中国模式,要不断丰富它的内容。中国模式是经过实践的总结,不断地经过实践的探索,丰富中国模式的内容,中国实践丰富了中国模式,中国模式反过来再指导中国实践。这样一个不断的变化、推进的过程,使中国模式的内涵、内容更加丰富,系统更加完善。
另外,中国模式的研究不要仅仅局限在中国,还要跟国际比较,美国的模式、欧洲的模式,我们发现他们成功的经验,他们的不足,吸取他们的精华,使我们在理论上得到丰富,同时再结合中国的实践,使中国的模式更加有它的代表性,来对我们中国发展推动。
李连仲希望学者要有持之以恒的精神,随着中国改革发展实践,不断丰富中国发展的模式,长期跟踪、研究,使中国模式在实践中得到升华。同时在国际社会当中得到认可,把它变成我们全民族的宝贵财富,变成世界和谐发展的宝贵财富。
张汉亚指出,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们取得了骄人的成绩,GDP年均增长9.8%,后来逐渐开始能够认识到一些需要解决的问题,如何解决问题,有目的的学习了其他国家的经验,来实现我们30年的快速增长。如何总结30年取得的成绩、经验发扬下去,把不好的东西给它去掉,克服掉,确确实实需要我们各方面的努力。
张汉亚认为,模式是国家的治理,如何总结我们的东西,然后指导未来的发展。前些年有过一种理论,就是太重实践,在理论方面有一些缺陷。中国模式论恒实际上想为各方面进行理论探讨,总结实践,把实践变成理论,然后用理论来指导我们未来实践。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