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2003年西方知識界重要事件綜述

    “華盛頓共識”引發新的辯論



   



    2003年許多經濟與知識界的報刊相繼發表文章,對“華盛頓共識”(Washington
Consensus)提出挑戰與批判。“華盛頓共識”是以自由貿易、財經紀律和私有化為基礎的經濟發展模式。首先由威廉姆森(John Williamson)在1989年美國國會的一個聽證會上提出,于同年11月國際經濟學會會議討論時得到世界銀行支持。這份共識主要包括:實行緊縮政策防止通貨膨脹、削減公共福利開支、金融和貿易自由化、統一匯率、取消對外資自由流動的各種障礙以及國有企業私有化、取消政府對企業的管制等。



    哥倫比亞大學經濟學教授斯蒂格裏滋(Joseph
Stiglitz)是2001年諾貝爾經濟獎得主,曾擔任克林頓經濟顧問委員會主席以及1997-2000年世界銀行首席經濟學家,他在年初接受《世界事務》採訪時候,公開提出要挑戰“華盛頓共識”,對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世界銀行及世界貿易組織固守新自由主義政策的陳規提出批評,發出了對這一經濟模式的批評新聲。《財經與發展》雜誌9月號發表“超越華盛頓共識”的專題討論,許多學者認為,這一術語實際上是“市場原教旨主義”的代名詞,如今已經成為對經濟全球化和新自由主義政策幻滅的同義詞。墨西哥銀行部長奧梯滋(Guillermo
Ortiz)的文章持較為溫和的立場。他分析了拉美國家20年來的經濟改革狀況,指出“華盛頓共識”並沒有為改革實踐提供良好的處方和一致的政策,拉美國家需要第二輪改革,必須超越“華盛頓共識”的簡單綱領而採用更為複雜和多樣的措施,包括建立有效的監管體制,加強政府機構的職能,發展就業服務等。



   



   



    託派組織“第四國際”召開第15次世界大會



   



    由托洛茨基等人于1938年創立的第四國際,是一個世界性的革命社會主義組織,其基本綱領主張世界工人階級的聯合為社會平等而鬥爭,堅持工人民主與社會主義的立場,在與資本主義與帝國主義持續鬥爭的同時也反對史達林式的官僚專制。今年2月8-14日,第四國際在比利時召開了第15次世界大會,有40個國家的200多名代表參加,就世界形勢、全球化運動、資本主義復辟、生態運動和同性戀解放運動等問題,發表了一系列文件和聲明。



    在對世界形勢的分析中指出,自14次世界大會以來,世界政治形勢發生了顯著變化。當時世界各地的社會主義體制發生崩潰,資本主義全面復辟,社會主義運動在全球受到挫折。而目前反全球化運動和各個國家內的社會抵抗運動的興起帶來了新的政治理念與機遇。會議重申,第四國際堅持抵抗資本主義全球化的各種形式的鬥爭,堅持反對由官僚階層主導、盜用了社會主義名義的資本主義復辟的過程,其中特別指出,中國以現代化為藉口實施的所謂“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是資本主義的復辟。認為這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實際上意味著對工人階級的剝削,同時使新資產階級致富。這是第四國際自1995年以來的第一次世界大會,在左翼學者當中引發一些評論與反響,但在整個知識界沒有獲得引人注目的關注。



   



   



    考拉克夫斯基獲100萬美元人文科學終身成就獎



   



    美國國會圖書館11月5日宣佈,將首屆“克魯格人文與社會科學終身成就獎”授予哲學家考拉克夫斯基(Leszek
Kolakowski.),獎金為100萬美元。該獎由慈善家克魯格(John W. Kluge)資助而設立,專門針對諾貝爾獎沒有涵蓋的人文與社會科學領域,包括哲學、歷史、政治學、人類學、社會學、宗教研究、語言學、以及藝術與文學批評等學科,並期望在將來能夠獲得與諾貝爾獎同等的聲譽與地位。候選人由相關學科的著名學者推薦產生,評選標準是,其學術研究被同行公認為對本學科具有傑出貢獻、對其他學科具有跨學科的啟示與借鑒意義,以及對公共生活產生重要影響。本屆終審評委會由阿瑪雅·森(Amartya
Sen)等五位著名學者組成。



    首屆獲獎人考拉克夫斯基的研究領域相當廣闊,包括歷史哲學、宗教,現代性研究,歐洲文化研究等。他于1927年出生于波蘭,1953年在華沙大學獲得哲學博士學位,畢業留校任教。在1960年代已經是波蘭最著名的馬克思主義理論界之一,後來立場傾向於人道主義的馬克思主義。由於對史達林主義的批評成為“異見人士”,1965年被開除黨籍,1968年被革除教職,隨後移居國外。曾在加拿大和美國的大學擔任教職。1970起在牛津大學眾靈學院(All
Souls College)擔任高級研究員直至1995年退休,期間從1981年到1994年在芝加哥大學社會思想委員會與哲學系擔任教授。



    考拉克夫斯基早在1970年代就提出,自發組織的社會團體有可能在極權體制中逐漸而平和地擴展市民社會的空間。他對波蘭團結工會運動產生了重要的思想啟示並予以實際的支持。考拉克夫斯基著述豐厚,發表了30多部著作及400多篇文章。其主要著作包括:三卷本的《馬克思主義主潮》(1976),《宗教:如果上帝不存在》(1982),《形而上學的恐怖》(1988),《現代性的無盡試驗》(1990),《上帝什麼也不欠我們》(1995),以及《自由,名望,謊言與背叛》(1999)。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gloky 的頭像
    gloky

    葛洛奇

    glok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