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臺灣縣市長選舉之後的政局發展

《中國評論》

張亞中:國民黨小輸馬英九大敗



 



  概括來說,這次選舉,是國民黨小輸,馬英九大敗。所以說“國民黨小輸”,是因為國民黨輸了這次選舉,從席次上來看,只輸了指標性的宜蘭縣。所以說“馬英九大敗”,是因為經過這次選舉,馬英九已經從“魅力型領袖”變換為一般“世俗型領袖”。雖然他已經是黨、政、軍權一把抓,但是他卻失掉了強人最需要的“魅力”,那是一種有話語權、讓群眾自願追隨的“軟權力”。



 



  我們把這次的選舉分為“過程”與“結果”兩個部分來討論。



 



  從選舉過程來看,一是花蓮縣的提名處理不當。我不是指沒有提名傅昆萁,而是提名葉金川的程式過於粗糙與強勢,造成後來一連串的提名糾紛,最後引發國民黨籍副縣長張志明出走參選、現任資深國民黨籍縣長謝深山不支持國民黨籍候選人的情形。



 



  二是新竹縣,在選舉過程中國民黨新竹縣党部對候選人張碧琴無情打擊,甚而將馬英九痛斥鄭永金的文字也登上廣告,呈現的是國民黨內鬥毫不留情,嚴重傷害國民黨的社會形象。



 



  三是雲林縣,馬英九沒有辦法妥善處理雲林內部的派系共治情形,造成雲林立委補選即已大敗。在縣長候選人提名時,國民黨又傳出“寧敗勿濫”的主張,而堅持其改革的立場。改革要成功必須有三個前提:第一、馬英九魅力大、聲望高,可依靠其政治魅力進行改革;第二、國民黨掌握了所有的資源,可以充分運用資源推動改革;第三、民進黨已經輸的趴在地上沒有能力反擊或見縫插針。在這三個情況下,馬英九的改革才算是掌握了時機,有機會成功。可是由於馬英九一年來執政成果不佳,卻輕率以改革為訴求,讓雲林在一開始選舉就陷入不可能贏的局面。



 



  從選舉的結果來看,國民黨輸了四個縣市。國民黨輪了宜蘭縣,但是從該縣選民結果來看,綠原本就大於藍,不利於國民黨。2005年的縣長選舉與2008年的大選,國民黨能夠贏,全是拜馬英九光環所賜。在選舉期間,馬英九親自跑了十次左右到宜蘭縣助選,企圖用他的光環再次拉抬。從宜蘭縣的挫敗,可以看出馬英九的光環褪色了。在嘉義縣與屏東縣,一如原先估計,國民黨沒有突破,不僅沒有鬆動綠營的執政,反而輸的較2005年為更多。在花蓮縣,國民黨所提名的杜麗華得票數少的可憐,馬英九的光環在東部也不見了。



 



國民黨雖然贏了若干縣市,但是結果並不理想。新竹縣雖然贏了,但贏得很辛苦,甚而在選前還有檢察單位搜查張碧琴競選總部的事,贏的也不是很漂亮。在桃園縣,2005年的選舉,國民黨贏了約18萬票,但是這一次只贏了4萬票左右,差距很大。在台東、澎湖、金門,都只是險勝而已。



 



  所以,從整個選舉的過程和選舉的結果來看,國民黨小輸,但對馬英九個人來說是一個大敗的局面;國民黨雖然贏得12個席次,但得票率和得票數都大幅下降,甚至很多傳統的鐵票區都都已經鬆動,沒有出來投票,表明原有支持者對整個領導階層、對馬英九是不滿的。



 



   這次縣市長選舉,還有四個意涵



 



  第一,馬英九與蔡英文第一次以党主席的身份在選舉中較勁,結果,蔡英文鞏固和提升了在黨內的地位,馬英九在黨內的威信則受到影響。



 



  第二,民進黨在連續幾次挫敗之後止跌回升,特別處在陳水扁官司的風暴、社會觀感仍然不好、沒有兩岸論述的情況下,竟然還能夠止跌回升,是馬英九的嚴重挫敗。



 



  第三,這次選舉結果,使得民進党又重新燃起了對2012年選舉翻盤的信心,而對於明年五大都會區的選舉,民進黨更是充滿了自信。



 



  第四,這次選舉還有一個重要影響,就是在未來新北市長候選人人選上,國民黨未來在提名人選的時候,可能不是像這次縣市長選舉,靠馬英九的堅持就可以說了算數。桃園縣這次選舉結果給了國民黨一個很大的警訊,如果沒有適當的候選人,明年輸掉新北市不是沒有可能。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gloky 的頭像
    gloky

    葛洛奇

    glok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